《瑞鹧鸪(二之二·南吕调)》
时间: 2025-01-14 07:28:2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瑞鹧鸪(二之二·南吕调)
作者:柳永 〔宋代〕
吴会风流。人烟好,高下水际山头。瑶台绛阙,依约蓬丘。万井千闾富庶,雄压十三州。触处青蛾画舸,红粉朱楼。方面委元侯。致讼简时丰,继日欢游。襦温袴暖,已扇民讴。旦暮锋车命驾,重整济川舟。当恁时,沙堤路稳,归去难留。
白话文翻译
此诗描述了吴会地区的繁华景象,风光旖旎,烟火气息浓厚。高低起伏的山头旁,水边人家的烟火让人感到温暖。瑶台和绛阙的美丽轮廓,隐约可见的蓬丘,表达了富饶的景象,万井千闾的繁荣,雄伟大气压倒了十三州。画舸青蛾,朱楼红粉,处处是繁华的景致。朝廷的官员们在诉讼繁盛的时期游玩无忧,穿着温暖的衣服,扇动着扇子,民间的歌声也随之响起。日复一日,驾车出游,重整河舟,仿佛不知归路。此时沙堤路稳,当真归去却难以留恋。
注释
- 吴会:指的是吴越地区,历史上以其富庶著称。
- 瑶台、绛阙:都是形容宫殿或美丽的地方。
- 万井千闾:形容地方繁荣富庶,井水多,乡镇多。
- 青蛾:指一种船的名称,常用于描绘水上风景。
- 红粉朱楼:形容华丽的楼阁,通常是指妓院或歌楼。
- 致讼简时丰:指繁荣时期,官司增多,民间繁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柳永(987年-1053年),字耆卿,号宗元,宋代著名词人,以词风婉约、情感细腻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离愁别恨,生活琐事,尤其擅长写景抒情,常以音乐为背景,形式优美,流传广泛。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时代。柳永在此诗中展现了其对江南水乡生活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对繁华盛世的向往与依依不舍。
诗歌鉴赏
《瑞鹧鸪》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吴会地区独特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气息。诗中以“高下水际山头”的景象开篇,展现了山水交融的和谐美,接着引入瑶台、绛阙等意象,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华丽与富饶。
“万井千闾富庶,雄压十三州”一句,以此对比突出吴会地区的繁荣,表达了对家乡的自豪感。而“触处青蛾画舸,红粉朱楼”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社会生活的热闹与繁华,仿佛听到歌声和笑语,从中可以感受到浓厚的人情味。
后半部分,诗人将视线转向游览的乐趣与归途的惆怅,描绘了襦温袴暖、民间歌唱的温馨场景,展现了人们在美好时光中欢愉的生活状态。然而“归去难留”一句,隐约透露出诗人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惋惜,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和反差,令全诗情感更加深邃、细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吴会风流:引入吴会地区的风光,强调其风流人杰。
- 人烟好,高下水际山头:生动描绘了山水间的村落,表现了人们的生活气息。
- 瑶台绛阙,依约蓬丘:通过瑶台与蓬丘的描写,展现了雅致的环境。
- 万井千闾富庶,雄压十三州:强调地区的富饶,显示出其经济实力。
- 触处青蛾画舸,红粉朱楼:描绘热闹的水上活动与华丽的建筑。
- 方面委元侯:官员们的生活状态,隐含政治背景。
- 致讼简时丰,继日欢游:描绘繁荣的社会生活。
- 襦温袴暖,已扇民讴:突出生活的舒适与快乐。
- 旦暮锋车命驾,重整济川舟:表现日常出游的情景。
- 当恁时,沙堤路稳,归去难留: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视与不舍。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瑶台绛阙”,表现了美丽的环境。
- 对仗:如“高下水际”“万井千闾”,增强了韵律感。
- 夸张:如“雄压十三州”,突显吴会的富庶。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吴会地区繁华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惋惜,显示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与情感的细腻流露。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头:象征自然之美与宁静。
- 瑶台、绛阙:象征理想中的美好生活。
- 青蛾:船只的象征,表示水乡的繁华。
- 红粉朱楼:象征人间烟火与繁华景象。
文化内涵
这些意象不仅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美,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理想的追求,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瑞鹧鸪》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柳永
C. 苏轼
D. 杜甫 -
“万井千闾富庶”中“富庶”形容的是? A. 自然景观
B. 社会繁荣
C. 人口稠密
D. 文化底蕴 -
诗中提到的“瑶台绛阙”代表什么? A. 自然景观
B. 美好生活的理想
C. 政治权力
D. 战争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同样描绘历史的壮丽与个人情感。
- 《水调歌头》(苏轼):通过对月的描写,表达对人生的感慨。
诗词对比
- 《瑞鹧鸪》与《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温庭筠):两者都描写春日的美好,但柳永更注重生活的细腻与繁华,而温庭筠则更显清新脱俗的意境。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
- 《柳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