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十五日风大作偶成四十字》

时间: 2025-01-04 10:22:10

江南无此风,羸疾讵烦攻。

异事真同飓,夸辞懒问雄。

梅犹隐荆棘,菊已堕蒿蓬。

坐拨寒灰尽,诗成欠得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南无此风,羸疾讵烦攻。异事真同飓,夸辞懒问雄。梅犹隐荆棘,菊已堕蒿蓬。坐拨寒灰尽,诗成欠得工。

白话文翻译:

江南地区没有这样的大风,虚弱的疾病不需要烦扰治疗。这异常的风事真的像飓风一样,对于夸大的言辞懒得去问谁是英雄。梅花还隐藏在荆棘之中,菊花却已经落入了蒿草和蓬草之间。坐着拨弄着寒冷的灰烬直到尽头,写成的诗却还欠缺工整。

注释:

  • 羸疾:指虚弱的疾病。
  • 讵烦攻:不需要烦扰治疗。
  • 飓:指飓风,一种强烈的热带风暴。
  • 夸辞:夸大的言辞。
  • 荆棘:带刺的灌木。
  • 蒿蓬:指蒿草和蓬草,都是荒野中常见的植物。
  • 寒灰:指冷却的灰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宋代著名诗人,与当时另一大诗人韩淲齐名,人称“韩赵”。他们的诗作,在宋代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对后世也有一定的影响。赵蕃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赵蕃在十一月十五日遭遇大风时所作,表达了对异常天气的感慨以及对自己诗作不够工整的自嘲。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异常大风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感受。首句“江南无此风”直接点出了这种风的异常性,与江南通常的气候形成对比。接下来的“羸疾讵烦攻”则巧妙地将自然现象与人的身体状况相联系,暗示了这种异常天气对人的影响。诗中的“梅犹隐荆棘,菊已堕蒿蓬”运用了对仗和意象,描绘了梅花和菊花的不同境遇,象征着不同事物的命运。最后两句“坐拨寒灰尽,诗成欠得工”则是诗人对自己诗作的自嘲,表达了对完美诗作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江南无此风”:指出这种风的异常性,与江南通常的气候形成对比。
  • “羸疾讵烦攻”:将自然现象与人的身体状况相联系,暗示了这种异常天气对人的影响。
  • “异事真同飓”:将这种异常的风比喻为飓风,强调其强烈和罕见。
  • “夸辞懒问雄”:对于夸大的言辞懒得去问谁是英雄,表达了对虚夸的不屑。
  • “梅犹隐荆棘”:描绘梅花隐藏在荆棘之中,象征着坚韧和隐忍。
  • “菊已堕蒿蓬”:描绘菊花落入蒿草和蓬草之间,象征着凋零和衰败。
  • “坐拨寒灰尽”:描绘诗人坐着拨弄寒冷的灰烬,象征着孤独和沉思。
  • “诗成欠得工”:表达了对完美诗作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异事真同飓”将异常的风比喻为飓风。
  • 对仗:“梅犹隐荆棘,菊已堕蒿蓬”运用了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 象征:“梅犹隐荆棘”和“菊已堕蒿蓬”运用了象征手法,表达了不同事物的命运。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异常大风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感受,以及对自己诗作不够工整的自嘲。诗中通过对梅花和菊花的描绘,象征着不同事物的命运,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 “梅犹隐荆棘”:梅花隐藏在荆棘之中,象征着坚韧和隐忍。
  • “菊已堕蒿蓬”:菊花落入蒿草和蓬草之间,象征着凋零和衰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羸疾”指的是什么? A. 强烈的疾病 B. 虚弱的疾病 C. 急性的疾病 D. 慢性的疾病

  2. 诗中的“飓”指的是什么? A. 强烈的北风 B. 强烈的热带风暴 C. 普通的南风 D. 温和的西风

  3. 诗中的“梅犹隐荆棘”象征着什么? A. 坚韧和隐忍 B. 凋零和衰败 C. 繁荣和昌盛 D. 孤独和沉思

答案:

  1. B. 虚弱的疾病
  2. B. 强烈的热带风暴
  3. A. 坚韧和隐忍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韩淲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同样是描写风雨的诗作,可以比较两位诗人的不同风格和表达方式。

诗词对比:

  • 赵蕃的《十一月十五日风大作偶成四十字》与韩淲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比较两位诗人在描写风雨时的不同手法和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和韩淲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们的诗歌风格。
  • 《宋代诗人辞典》:提供了宋代诗人的详细生平和作品介绍,有助于深入理解赵蕃的诗歌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