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如梦令·池上春归何处
作者:秦观 〔宋代〕
池上春归何处?
满目落花飞絮。
孤馆悄无人,
梦断月堤归路。
无绪,无绪。
帘外五更风雨。
白话文翻译:
春天在池塘上又归向何处呢?
满眼都是落花和飞扬的柳絮。
孤零零的房子里静悄悄无人,
梦在月堤的归路上断了。
无从诉说,无从诉说。
帘外五更时分风雨交加。
注释:
- 池上:指池塘上,春天的气息。
- 满目:眼前所见的事物。
- 落花飞絮:落下的花瓣和飘散的柳絮,象征春天的结束。
- 孤馆:孤单的房子,指诗人所处之地的孤寂。
- 梦断:梦境中断,表示美好的幻想破灭。
- 月堤:指月光洒在堤岸上的景象。
- 无绪:没有情绪、没有思绪。
- 五更:指子夜到黎明时分。
- 风雨:代表不安和忧虑的气氛。
典故解析:
“春归”常用来指代春天的离去,体现了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月堤的意象常见于古诗词中,象征着梦境与现实的交错,常用来表现思念与孤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秦观(1049年-1100年),字少游,号淮海居士,北宋词人。他的词风清丽婉约,擅长抒情,尤其在表达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色方面颇具造诣。
创作背景:这首词创作于秦观的晚年,正值其仕途不顺之时,内心的孤独与对往昔春光的怀念交织,使其作品充满了伤感和无奈的情怀。
诗歌鉴赏:
《如梦令·池上春归何处》是一首典型的抒情词,展现了诗人对春天逝去的感慨和内心的孤寂。词的开头“池上春归何处?”以疑问引出主题,瞬间营造出一种无奈的氛围。接着“满目落花飞絮”描绘了春天的凋零,画面中的落花和飞絮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
在“孤馆悄无人”中,孤独的环境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仿佛置身于一个被遗忘的角落。随后“梦断月堤归路”则展现了梦境的破灭,诗人原本美好的幻想因现实的孤寂而戛然而止,感情愈发沉重。
结尾的“无绪,无绪”反复强调了诗人的无奈与迷惘,结合“帘外五更风雨”,更是将内心的动荡与外界的环境交织,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深刻地描绘了人们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惆怅,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池上春归何处?:引入主题,表现对春天的追问和渴望。
- 满目落花飞絮。:描绘眼前的景象,暗含春天的结束。
- 孤馆悄无人,:通过孤馆的描写,展现内心的孤独。
- 梦断月堤归路。:梦境的破灭象征着希望的失去。
- 无绪,无绪。:反复强调情感的迷失。
- 帘外五更风雨。:外界的风雨映衬内心的动荡。
-
修辞手法:
- 拟人:如“落花飞絮”,使自然景象更具情感。
- 对仗:如“孤馆悄无人”与“梦断月堤归路”,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怀念、对孤独的感受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通过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交融,展现了诗人深刻的感伤与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 池塘:象征着生命的流逝与自然的变化。
- 落花:象征着美好的事物的消逝。
- 孤馆:象征内心的孤独和对陪伴的渴望。
- 梦:象征希望与理想的破灭。
- 风雨:象征外界环境对内心情感的影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满目落花飞絮”所描绘的意象主要象征什么? A. 春天的美好
B. 春天的结束
C. 孤独的心情
D. 梦想的实现 -
填空题:词中提到的“孤馆”主要表现了诗人的__。
-
判断题:诗中的“无绪”表示诗人感到愉快。 (对/错)
答案:
- B
- 孤独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的词牌,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
- 苏轼的《水调歌头》:同样蕴含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词对比:
- 秦观与李清照的作品均以抒情为主,但李清照的词更显柔情与细腻,而秦观的则更显孤独与沉思。两者在对春天的描写上都表现出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词学的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