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中期张芬不至
作者: 李端 〔唐代〕
石堤春草碧,
双燕向西飞。
怅望云天暮,
佳人何处归。
药栏虫网遍,
苔井水痕稀。
谁道嵇康懒,
山中自掩扉。
白话文翻译:
在春天的石堤上,草色青翠,
双燕向西飞去,
我在傍晚时分怅然望着云天,
心爱的佳人究竟何时才能归来?
药栏旁虫网遍布,
苔藓掩盖的井水痕迹稀少。
谁说嵇康懒惰,
他在深山中独自关上门扉。
注释:
- 石堤:指石砌的堤岸。
- 碧:青绿色,形容春草的颜色。
- 怅望:怅然地望着,表达一种失落与惆怅的心情。
- 佳人:指心爱的女子。
- 药栏:药草的围栏,暗示与自然、隐逸生活有关。
- 虫网遍:指虫子在药栏上织成网,表现出荒凉的景象。
- 苔井:长满苔藓的井,说明水源的稀缺。
- 嵇康:指嵇康,东晋时期的隐士与音乐家,象征隐逸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端,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知。他的诗作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情感真挚,语言清新。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一个春日的傍晚,李端在山中等候友人张芬,但张芬未能如期而至,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山中期张芬不至》是一首表现孤独与思念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春日的山中景色,传达了对友人未至的失落感。开头“石堤春草碧”描绘了春天的生机,给人以美好的期待,但紧接着“双燕向西飞”却暗示着离别,形成鲜明对比。
诗中“怅望云天暮,佳人何处归”更是将思念之情推向高潮,诗人不仅在找寻友人,更是探索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惆怅。后面“药栏虫网遍,苔井水痕稀”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一种荒凉的氛围,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结尾“谁道嵇康懒,山中自掩扉”则引入了隐士嵇康的形象,表明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嵇康因其才华和隐逸而被人称道,诗人似乎在反思自己,虽然孤独但心中仍有坚持与理想,体现了唐代士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石堤春草碧”: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充满生机。
- “双燕向西飞”:暗示离别,营造出一种惆怅的心情。
- “怅望云天暮”: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期待。
- “佳人何处归”:更具体地表明思念之情。
- “药栏虫网遍”:表现荒凉,暗示虫网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
- “苔井水痕稀”:描绘自然环境的荒凉与孤寂。
- “谁道嵇康懒”:引入嵇康的形象,反思隐逸生活的意义。
- “山中自掩扉”:表明内心的选择与坚持。
-
修辞手法:
- 比喻:双燕向西飞,象征离别与思念。
- 拟人:虫网遍布,仿佛在诉说生命的无情。
- 对仗:诗中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本诗通过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结合,表现了孤独与思念,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出唐代士人对理想的追求和内心的矛盾。
意象分析:
- 春草:象征生机与希望。
- 双燕:象征离别与思念。
- 云天:象征无尽的追寻与期待。
- 药栏:象征隐逸生活的宁静与自然。
- 嵇康:象征理想与坚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石堤春草碧”中的“碧”指的是什么颜色?
- A. 红色
- B. 青绿色
- C. 黑色
-
诗中提到的“佳人”指的是:
- A. 诗人的爱人
- B. 友人张芬
- C. 诗人自己
-
嵇康在诗中象征着:
- A. 懒惰
- B. 理想与坚持
- C. 离别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孟浩然的《春晓》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两者都描绘了山水之美,但李端的诗更强调孤独与思念,而王维则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端诗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