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至三诗呈景回制干并简同官 其一》
时间: 2024-12-29 18:51:4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六十三馀七十翁,颇从静里得些工。
阴阳理向尘尘见,天地心于物物同。
荔挺生来元不死,葭灰塞处自能通。
古今宇宙浑如此,康节何烦企下风。
白话文翻译:
这位老人已经六十三岁,快到七十了,他从悠闲的生活中获得了一些技艺。阴阳的道理可以在尘世中领悟,天地的心灵在万物中是相同的。荔枝从来就不容易死去,葭灰(芦苇的灰烬)在阻塞的地方也能通畅。古今宇宙都是如此,何必烦恼去迎合风势?
注释:
- 六十三余七十翁:指年龄在六十三岁到七十岁之间的老人。
- 静里得些工:在宁静的生活中获得了一些技艺或智慧。
- 阴阳理:指自然界的阴阳变化及其法则。
- 荔挺:荔枝树,象征生生不息。
- 葭灰:指芦苇的灰烬,象征坚韧和通达。
- 康节:指健康的节操,表明一种人生的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潜(约1090年-约1150年),字子潜,号翠岩,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风格清新自然。他的作品常融合哲理与自然,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吴潜晚年,反映他对生命、自然与哲理的深刻领悟。诗中表达了对生命的豁达态度,以及对自然和宇宙关系的理解。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老年人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悟与思考。在诗中,吴潜用“静里得些工”来强调,人生的智慧往往来自于内心的宁静与反思。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位年长者的智慧与从容,强调了阴阳与天地的和谐关系,蕴含着深厚的自然哲学。
接下来的“荔挺生来元不死”意在表达生生不息的自然规律,荔枝的生命力象征着顽强与不屈,而“葭灰塞处自能通”则进一步强调了在逆境中也能找到出路的智慧。最后一句“古今宇宙浑如此,康节何烦企下风”更是点明了诗的主题,宇宙间的道理亘古不变,个人的追求与烦恼在广阔的天地面前显得微不足道。
整首诗结构严谨,意象丰富,展现了吴潜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同时也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六十三馀七十翁:描绘一位年长者,暗示他的人生经历。
- 颇从静里得些工:强调内心的宁静能够带来智慧与技艺。
- 阴阳理向尘尘见:自然法则在日常生活中显现。
- 天地心于物物同:天地间的真理与万物的本质是相通的。
- 荔挺生来元不死:生机勃勃,象征着生命的顽强。
- 葭灰塞处自能通:即便在困境中也能找到出路。
- 古今宇宙浑如此:无论古今,宇宙的规律都是一致的。
- 康节何烦企下风:表达了对个人烦恼的超然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现象与人生哲理相联系。
- 对仗:如“阴阳理”与“天地心”,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荔枝和葭灰象征着生命力和智慧。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一种人生哲学,强调内心的宁静与对生命的豁达态度,同时展现了自然与宇宙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荔挺:象征生机与不屈。
- 葭灰:象征逆境中的通达。
- 阴阳:自然法则,体现和谐与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六十三馀七十翁”指的是: A. 年轻人 B. 老年人 C. 中年人
-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 A. 对个人烦恼的追求 B. 对自然和宇宙哲理的思考 C. 对财富的渴望
-
“荔挺生来元不死”主要象征: A. 生命的短暂 B. 生命的顽强 C. 生命的脆弱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饮湖上初晴后雨》 by 苏轼
- 《静夜思》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饮湖上初晴后雨》:同样表达了自然之美与人生哲理,但更加注重于情感的细腻描写。
- 《静夜思》:虽主题不同,但都蕴含着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自然的感悟。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吴潜研究》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