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如梦令 其一
插遍门前杨柳。又是清明时候。岁月不饶人,鬓影星星知否。知否。知否。且尽一杯春酒。
白话文翻译:
在门前的杨柳已经插满了,正是清明时节。岁月无情,不饶人,你可知道我的白发如星星般闪烁?你可知道?你可知道?不如尽情地喝一杯春酒吧。
注释:
字词注释:
- 插:插栽,种植。
- 杨柳:指杨树和柳树,象征春天。
- 清明:春季节气,亦是扫墓祭祖的日子。
- 鬓影:指鬓边的白发。
- 星星:比喻白发稀疏。
- 春酒:春天的酒,象征春天的欢庆。
典故解析: “清明”作为节气,涉及到祭祖和春游的习俗,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对故人的怀念与春天的生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潜,字仲明,号青山,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悟,风格清新,情感真挚,常带有淡淡的忧伤。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清明时节,诗人感受到岁月流逝带来的无奈和对生命的感慨,借助春酒表达对生活的珍惜和对逝去时光的感伤。
诗歌鉴赏:
《如梦令 其一》是吴潜在清明时节所作的一首词,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悟。开头提到“门前杨柳”,生动地描绘出春天的景象,充满了生机与希望。然而,随着“岁月不饶人,鬓影星星知否”的出现,诗人开始转向对自身年华流逝的感慨,白发如星星般闪烁,隐喻着时光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这种情感在古诗词中常见,但吴潜用“知否”反复询问的方式,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仿佛在与读者对话,呼唤对生活的关注与珍惜。
最后一句“且尽一杯春酒”,则是对生命的态度,尽管岁月无情,但仍要把握当下,享受生活中的美好。诗中将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相结合,使得整首词不仅仅是对春天的赞美,更是对生活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插遍门前杨柳”:描绘春天的景象,象征着生机和希望。
- “又是清明时候”:点明时间,清明节是怀念先人的时节。
- “岁月不饶人”:感叹时间的流逝,无情地带走了青春。
- “鬓影星星知否”:形象地表现了白头的无奈,暗示自己年华已逝。
- “知否。知否。”:反复提问,增加了对话的感觉,强调了内心的情感。
- “且尽一杯春酒”:呼唤珍惜当下,享受生活的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白发比作星星,形象生动。
- 拟人:通过“知否”的提问方式,增强了情感的互动性。
- 对仗:整体句式具有对称美,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与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珍惜,传达出一种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杨柳:象征春天与生机,代表希望。
- 清明:象征缅怀与生命的延续,含有对过往的追忆。
- 鬓影:象征时间的无情与个人的衰老。
- 春酒:象征欢乐与生活的享受,强调当下的珍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季节是什么?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
“鬓影星星”中的“星星”比喻什么? A. 明亮的星星
B. 白发
C. 青春
D. 春天 -
诗人希望在清明时节做什么? A. 祭祖
B. 喝酒
C. 游玩
D. 写诗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秦观的《鹊桥仙》
诗词对比: 吴潜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李清照的词更显女性柔情,而吴潜则带有男性特有的沉思与豪情,对比中展现了不同的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宋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