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诗五首·其五》
时间: 2025-01-19 17:35:2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悠悠涉荒路,靡靡我心愁。四望无烟火,但见林与丘。城郭生榛棘,蹊径无所由。雚蒲竟广泽,葭苇夹长流。日夕凉风发,翩翩漂吾舟。寒蝉在树鸣,鹳鹄摩天游。客子多悲伤,泪下不可收。朝入谯郡界,旷然消人忧。鸡鸣达四境,黍稷盈原畴。馆宅充廛里,士女满庄馗。自非圣贤国,谁能享斯休?诗人美乐土,虽客犹愿留。
白话文翻译:
我缓缓地行走在荒凉的路上,心中充满了忧愁。四周望去,没有一丝烟火,只见到树林和山丘。城墙和街道上长满了荆棘,小路已经无法辨认。广阔的沼泽地长满了芦苇和蒲草,夹杂着长长的水流。傍晚时分,凉风吹起,我的小船轻轻漂荡。树上的寒蝉鸣叫,鹳鸟和天鹅在天空中翱翔。我这个旅人心中充满了悲伤,泪水止不住地流。早晨进入谯郡的边界,顿时感到忧愁消散。鸡鸣声传遍四方,田野里满是庄稼。住宅区充满了人烟,男女老少在街道上熙熙攘攘。如果不是圣贤治理的国家,谁能享受这样的安宁?诗人赞美这片乐土,即使作为旅人,也愿意留在这里。
注释:
- 悠悠:形容词,形容路途遥远而漫长。
- 涉荒路:涉,行走;荒路,荒凉的道路。
- 靡靡:形容词,形容心情沉重,步履缓慢。
- 四望:向四周看。
- 无烟火:没有人的迹象。
- 城郭:城墙和外城,泛指城市。
- 生榛棘:长满了荆棘。
- 蹊径:小路。
- 雚蒲:一种水生植物。
- 广泽:广阔的沼泽地。
- 葭苇:芦苇。
- 日夕:傍晚。
- 凉风发:凉风吹起。
- 翩翩:形容词,形容船只轻轻漂动的样子。
- 寒蝉:秋天的蝉。
- 鹳鹄:鹳鸟和天鹅。
- 摩天:触及天空,形容飞得很高。
- 客子:旅人,指作者自己。
- 谯郡:地名,今安徽亳州。
- 旷然:形容词,形容心情开阔。
- 鸡鸣达四境:鸡鸣声传遍四方。
- 黍稷:泛指庄稼。
- 盈原畴:充满田野。
- 馆宅:住宅。
- 充廛里:充满街道。
- 士女:男女老少。
- 庄馗:街道。
- 圣贤国:由圣贤治理的国家。
- 享斯休:享受这样的安宁。
- 美乐土:赞美这片乐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粲(约177年—217年),字仲宣,山阳郡高平县(今山东微山两城镇)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官员,“建安七子”之一。王粲出身名门,祖父王龚、父亲王畅都官至三公。王粲少有才名,为著名学者蔡邕所赏识。初平二年(191年),因关中骚乱,前往荆州依靠刘表,客居荆州十余年,有志不伸,心怀颇郁郁。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征荆州,不久刘表病逝,其子刘琮举州投降,王粲也归于曹操,深得曹氏父子信赖,赐爵关内侯。建安十八年(213年),魏王国建立,王粲任侍中。建安二十一年(216年),王粲随曹操南征孙权,次年春在返回邺城后病逝,终年四十一岁。王粲善属文,其诗赋为建安七子之冠,又与曹植并称“曹王”。著有《英雄记》《王侍中集》等。
创作背景: 《从军诗五首》是王粲在随曹操南征孙权期间所作,表达了他对战争的感慨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这首诗具体描绘了旅途中的荒凉景象和进入谯郡后的安宁景象,通过对比突出了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王粲的《从军诗五首·其五》是一首充满忧国忧民情感的诗作。诗中,王粲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战乱带来的荒凉景象,如“悠悠涉荒路,靡靡我心愁”和“四望无烟火,但见林与丘”,这些诗句不仅传达了旅途的艰辛,也反映了战乱对人民生活的破坏。然而,当诗人进入谯郡时,景象突然转变,“朝入谯郡界,旷然消人忧”,这里的安宁与之前的荒凉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深切向往。诗的结尾,“诗人美乐土,虽客犹愿留”,更是直接表达了对理想国度的渴望和对安定生活的留恋。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王粲诗歌中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悠悠涉荒路,靡靡我心愁。
- 诗人行走在漫长的荒路上,心情沉重,步履缓慢,心中充满了忧愁。
-
四望无烟火,但见林与丘。
- 向四周望去,看不到人烟,只有树林和山丘,描绘了战乱后的荒凉景象。
-
城郭生榛棘,蹊径无所由。
- 城市被荆棘覆盖,小路无法辨认,进一步强调了战乱的破坏。
-
雚蒲竟广泽,葭苇夹长流。
- 广阔的沼泽地长满了芦苇和蒲草,夹杂着长长的水流,描绘了自然景观的荒凉。
-
日夕凉风发,翩翩漂吾舟。
- 傍晚时分,凉风吹起,小船轻轻漂荡,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忧郁的氛围。
-
寒蝉在树鸣,鹳鹄摩天游。
- 树上的寒蝉鸣叫,鹳鸟和天鹅在天空中翱翔,增添了诗中的动态元素。
-
客子多悲伤,泪下不可收。
- 作为旅人的诗人心中充满了悲伤,泪水止不住地流,表达了深切的哀愁。
-
朝入谯郡界,旷然消人忧。
- 早晨进入谯郡的边界,顿时感到忧愁消散,这里的安宁与之前的荒凉形成对比。
-
鸡鸣达四境,黍稷盈原畴。
- 鸡鸣声传遍四方,田野里满是庄稼,描绘了和平时期的繁荣景象。
-
馆宅充廛里,士女满庄馗。
- 住宅区充满了人烟,男女老少在街道上熙熙攘攘,展现了社会的活力。
-
自非圣贤国,谁能享斯休?
- 如果不是圣贤治理的国家,谁能享受这样的安宁,强调了良好治理的重要性。
-
诗人美乐土,虽客犹愿留。
- 诗人赞美这片乐土,即使作为旅人,也愿意留在这里,表达了对理想国度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荒凉与安宁的对比,突出了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 拟人:如“寒蝉在树鸣”,赋予寒蝉以人的行为,增强了诗的形象性。
- 对仗:如“悠悠涉荒路,靡靡我心愁”,通过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乱的忧虑。通过描绘战乱带来的荒凉景象和和平时期的繁荣景象,诗人表达了对理想国度的渴望和对安定生活的留恋。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荒路:象征战乱和不安定。
- 无烟火:象征人烟稀少,战乱后的荒凉。
- 林与丘:自然景观,增添了诗中的荒凉感。
- 榛棘:象征战乱对城市的破坏。
- 广泽、葭苇:自然景观,增添了诗中的荒凉感。
- 凉风、漂舟: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忧郁的氛围。
- 寒蝉、鹳鹄:增添了诗中的动态元素。
- 谯郡:象征和平与安宁。
- 鸡鸣、黍稷:象征和平时期的繁荣。
- 馆宅、士女:象征社会的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悠悠涉荒路”形容了什么? A. 旅途的艰辛 B. 旅途的愉快 C. 旅途的快速 D. 旅途的孤独
-
“四望无烟火”描绘了什么景象? A. 人烟稠密 B. 人烟稀少 C. 城市繁华 D. 乡村宁静
-
诗中的“朝入谯郡界”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忧愁 B. 喜悦 C. 愤怒 D. 恐惧
-
“诗人美乐土,虽客犹愿留”表达了什么? A. 对战乱的厌恶 B. 对和平的向往 C. 对旅途的喜爱 D. 对孤独的享受
答案:
- A 2. B 3. B 4.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粲的其他《从军诗》系列,可以进一步了解他对战争和和平的思考。
- 曹操的《短歌行》,同样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乱的忧虑。
诗词对比:
- 王粲的《从军诗五首·其五》与曹操的《短歌行》在主题上相似,都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但王粲的诗更多地描绘了战乱后的荒凉景象,而曹操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赞美和对和平的渴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王粲诗集》:收录了王粲的全部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和思想。
- 《建安文学研究》:探讨了建安时期的文学特点,对理解王粲的诗歌背景有帮助。
- 《东汉末年社会与文学》:分析了东汉末年的社会背景,有助于理解王粲诗歌中的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