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水斗减舟不能进因寄彦国舍人》

时间: 2025-01-01 14:50:14

朝落几寸水,暮长几寸沙。

深滩鳌背出,浅浪龙鳞斜。

秋风忽又恶,越舫嗟初阁。

坐想掖垣人,犹如在寥廓。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汴水斗减舟不能进因寄彦国舍人
朝落几寸水,暮长几寸沙。
深滩鳌背出,浅浪龙鳞斜。
秋风忽又恶,越舫嗟初阁。
坐想掖垣人,犹如在寥廓。

白话文翻译:

汴水渐渐退去,船只无法靠岸,因此寄托给彦国舍人。
清晨水位下降了几寸,傍晚沙滩延长了几寸。
深滩像鳌的背部显露出来,浅浪像龙的鳞片倾斜着。
秋风突然变得凶恶,越船在初阁上叹息。
坐在这里想念掖垣的人,仿佛身处广阔的空旷之地。

注释:

字词注释:

  • 斗减:水位下降,斗是古代计量水深的单位。
  • 舟不能进:船无法进入河流。
  • 深滩:水深的滩涂。
  • 鳌背:比喻深滩显露出来的部分。
  • 龙鳞斜:形容浅浪的形状。
  • 秋风忽又恶:秋风突然变得猛烈。
  • 越舫:指越国的船只。
  • 掖垣:古代的一个地方,象征着思念的人。

典故解析:

  • 掖垣人:可能指的是诗人心中怀念的友人或故人,体现了对朋友的思念与惆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是宋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字德润,号香山。他以诗名世,尤其擅长五言律诗,与其他诗人如苏轼、黄庭坚等同被视为宋诗的代表。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作者在汴水边的某个秋季,因水位下降,船只无法靠岸,表达了他对朋友的思念与对自然景色的感受,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

诗歌鉴赏:

梅尧臣的《汴水斗减舟不能进因寄彦国舍人》通过描绘秋水与沙滩的交替变化,传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开篇即以“朝落几寸水,暮长几寸沙”引入,生动地描绘出水位的变化,既反映了自然的无情,又暗示了人事的无常。接着,诗人以“深滩鳌背出,浅浪龙鳞斜”刻画出水面与沙滩的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奇妙与诗人的细腻观察。

“秋风忽又恶,越舫嗟初阁”的描写,则将景与情结合,秋风的凶恶似乎与诗人此刻的心情相呼应,渲染了一种孤寂与惆怅的气氛。最后一句“坐想掖垣人,犹如在寥廓”则将思念推向高潮,表明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犹如身处于无尽的空旷之中,情感的孤独感油然而生。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以及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朝落几寸水,暮长几寸沙。
    描述了早晚水位的变化,暗示了时光的流逝与自然的变化。

  2. 深滩鳌背出,浅浪龙鳞斜。
    通过生动的比喻,描绘出水面景象,深滩与浅浪形成鲜明对比,增加了画面感。

  3. 秋风忽又恶,越舫嗟初阁。
    表达了秋风的凶猛,越国的船在此环境下感到无奈,传达出一种无力感。

  4. 坐想掖垣人,犹如在寥廓。
    表达对朋友的思念,情感深厚,仿如身处广阔的空旷,孤独感加重。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深滩鳌背出”形象地将深滩比作鳌的背部。
  • 拟人:秋风被拟人化为“恶”,增加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如“朝落几寸水,暮长几寸沙”,增强了诗的韵律和对称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锐观察及对友人的深切思念,情感真挚而深刻,反映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孤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汴水:象征着流逝的时光与无法把握的生活。
  • 秋风:象征着变化与凶险,暗示人生的无常。
  • :代表着人的追求与向往,处于水中,象征着人生的漂泊。
  • 掖垣人:象征着朋友与思念,表达情感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朝落几寸水”是指什么?

    • A. 水位上升
    • B. 水位下降
    • C. 水位不变
    • D. 水位溢出
  2. “秋风忽又恶”中的“恶”指代什么?

    • A. 秋风温柔
    • B. 秋风凶猛
    • C. 秋风平静
    • D. 秋风温暖
  3. 诗中“坐想掖垣人”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喜悦
    • B. 忧伤
    • C. 愤怒
    • D. 无聊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梅尧臣的《汴水斗减舟不能进因寄彦国舍人》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均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但梅的笔调更为细腻,注重环境描写,而杜的则更为直白,情感更为浓烈。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梅尧臣相关研究论文和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