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判桃花厅》
时间: 2025-01-19 16:03:3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种桃西庭下,有意延东风。
东风与雨至,染出枝上红。
花底有小鸟,其字曰桃虫。
既於桃得名,为桃言女工。
翦罗作舞衣,奉君欢莫穷。
举杯无愧者,避世武陵翁。
白话文翻译:
在西边的庭院下种了一棵桃树,期望着能引来东风。
东风和雨水来临,染红了枝头的桃花。
花下停着一只小鸟,它的名字叫桃虫。
既然桃花得名于桃,就让桃花也为女工所称赞。
用剪下的绫罗做成舞衣,献给君王的欢乐无穷无尽。
举杯畅饮的人,早已隐居于武陵的老翁。
注释:
字词注释:
- “种桃”:指种植桃树。
- “东风”:春天的风,象征着温暖与生机。
- “桃虫”:此处是对一种小鸟的称呼,实际指代桃花的花期。
- “女工”:指织女或从事纺织工艺的女性。
- “翦罗”:指剪裁绫罗,用于制作衣物。
- “奉君”:献给君主。
- “武陵翁”:指隐士,出自《桃花源记》中的武陵渔翁。
典故解析: “武陵翁”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绘了一个理想化的隐居世界。此处引入,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字子云,号天池,宋代著名诗人,擅长五言古诗。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以描写自然景物和田园生活为主题。
创作背景: 《通判桃花厅》创作于梅尧臣在官职生涯中,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出当时士人的生活理想与政治环境的对立。
诗歌鉴赏:
梅尧臣的《通判桃花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桃花盛开的场景,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诗的开头便以“种桃西庭下”引入,表现出一种亲近自然的生活态度。接下来的“东风与雨至,染出枝上红”用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桃花在春风和春雨中绽放的美好画面,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花底有小鸟,其字曰桃虫”一语,巧妙地将小鸟与桃花相结合,寓意着春天的生机与人们的欢愉。通过“既於桃得名,为桃言女工”,诗人将桃花与女性的美德相联系,突显了桃花在生活中的重要象征。
最后几句,“举杯无愧者,避世武陵翁”,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似乎在呼唤一种简单而又真挚的生活态度。整首诗在描绘自然之美的同时,传达了对自由和宁静生活的追求,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种桃西庭下”:描述桃树的种植地点,突出自然环境的优雅。
- “有意延东风”:表达了对春风的期盼,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东风与雨至”:描绘春风和春雨的到来,营造出温暖的气候。
- “染出枝上红”:用“染”字表现桃花盛开的绚丽色彩。
- “花底有小鸟”:引入小鸟,增添了生动的场景。
- “其字曰桃虫”:给小鸟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使得诗句更具趣味。
- “既於桃得名”:反映桃花与小鸟之间的亲密关系。
- “为桃言女工”:将桃花与女性的美德结合,体现了对女性的赞美。
- “翦罗作舞衣”: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制作舞衣象征欢庆。
- “奉君欢莫穷”:献给君主的欢乐无穷,表现出对君主的忠诚和对生活的热爱。
- “举杯无愧者”:表达对生活的无愧与坦然,体现了诗人的理想。
- “避世武陵翁”:引入隐士形象,表现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东风与雨至”,将自然现象与桃花的盛开联系。
- 拟人:小鸟“桃虫”赋予生命,使得自然更具人情味。
- 对仗:如“翦罗作舞衣,奉君欢莫穷”,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对女性的敬意,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通过桃花这一意象,将这些主题融合在一起,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花: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美好,代表着爱情、希望与美德。
- 东风:春天的象征,带来温暖与生机。
- 小鸟:生动的自然意象,增添了诗的趣味性。
- 舞衣:象征欢庆与美好生活的追求。
- 武陵翁:代表隐士,象征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种桃西庭下”的意象主要表现了什么?
- A. 对桃树的热爱
- B. 对自然环境的亲近
- C. 对春天的期待
- D. 以上皆是
-
“翦罗作舞衣”中“翦罗”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花
- B. 一种衣物材料
- C. 一种舞蹈
- D. 一种饰品
-
诗中提到的“武陵翁”代表什么?
- A. 君主
- B. 隐士
- C. 诗人
- D. 桃树
答案:
- D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梅尧臣《通判桃花厅》与陶渊明《桃花源记》:两者都通过桃花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梅尧臣更关注个人对生活的感悟,而陶渊明则描绘了理想的隐逸生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 《梅尧臣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