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碏山居》

时间: 2025-01-19 13:58:23

爱此栖心静,风尘路已赊。

十馀茎野竹,一两树山花。

绕石开泉细,穿罗引径斜。

无人会幽意,来往在烟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爱此栖心静,风尘路已赊。
十馀茎野竹,一两树山花。
绕石开泉细,穿罗引径斜。
无人会幽意,来往在烟霞。

白话文翻译:

我爱这宁静的栖息之所,尘世的旅途已经遥远。
这里有十多根野竹,一两棵山花。
泉水细流绕过石头,幽径曲折引人向前。
没有人能够理解这隐逸的心境,来往的人只在烟霞中匆匆而过。

注释:

字词注释:

  1. 栖心:指安静地栖息心灵。
  2. 风尘路:指尘世的生活和旅程。
  3. 野竹:生长在野外的竹子。
  4. 山花:山中的花朵。
  5. 开泉:泉水流出。
  6. 引径:引导小路。
  7. 幽意:隐秘的情感或意境。
  8. 烟霞:指云烟和霞光,常寓意自然的美好。

典故解析: 本诗虽无直接引用的古典典故,但描写了隐居生活的理想,是对自然与心灵合一的追求,反映出诗人对世俗生活的逃避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干(约公元835年-约公元901年),字孟文,号仁甫,晚唐诗人,出身于江南,晚年隐居于山水之间,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常流露隐逸情怀。其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腻之美。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方干晚年,反映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繁华尘世的厌倦。唐代社会动荡,诗人选择山居生活,以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诗歌鉴赏:

《詹碏山居》是一首描写隐居生活的诗,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繁华的厌倦。首句“爱此栖心静”直接表明了诗人的心态,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安宁。接下来的“风尘路已赊”,则暗示了他与尘世的隔绝,既是对外部世界的疏离,也是对内心世界的追寻。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色,简朴而生动。“十馀茎野竹,一两树山花”,通过简单的数字描写,展示出自然的恬静与生机。竹子与山花的对比,既表现出自然的多样性,也暗含了诗人对生活的淡泊态度。

“绕石开泉细,穿罗引径斜”两句,描绘了山间细流与小径的景象,展现出一幅幽静的山水图。这种细腻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生活真谛的追求。

最后两句“无人会幽意,来往在烟霞”,则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无奈与孤独感。他虽然身处美丽的自然之中,却感到无人能够理解他内心的情感和思考。这种孤独感与自然的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爱此栖心静:开篇点明主题,诗人热爱宁静的栖息之地。
  2. 风尘路已赊:强调与世俗的距离,表达对尘世的远离。
  3. 十馀茎野竹:描绘自然环境,表现出朴素的生活情景。
  4. 一两树山花:进一步丰富环境,体现出自然的生机。
  5. 绕石开泉细:细致描写山泉的流动,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6. 穿罗引径斜:形象地展现小路的曲折,暗示探索的过程。
  7. 无人会幽意:表现诗人内心的孤独,感叹无人理解。
  8. 来往在烟霞:描绘匆匆过客,反映出外界的喧嚣与自己的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风尘路已赊”可视为隐喻,表现了与世俗生活的隔离。
  • 对仗:如“十馀茎野竹,一两树山花”,形成强烈的对比。
  • 拟人:泉水“绕石”,赋予自然以生命,增强画面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渴望远离尘世的纷扰,寻找内心的宁静与和谐。通过对自然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孤独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高洁与坚韧,代表诗人内心的清高与理想。
  2. 山花:象征自然之美与生命力,表现诗人的柔情与美好向往。
  3. 泉水:象征灵动与生命的源泉,反映诗人对自然的亲密感。
  4. 幽径:象征人生的探索与追寻,体现诗人的孤独与独特视角。
  5. 烟霞:代表世俗的纷扰与美好,暗示诗人与世隔绝的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栖心静”是指什么?

    • A. 尘世的喧嚣
    • B. 宁静的心态
    • C. 追求名利
    • 答案:B
  2. 诗中的“野竹”意象主要象征什么?

    • A. 贫穷
    • B. 高洁与坚韧
    • C. 纷争
    • 答案:B
  3. 诗人感到“无人会幽意”,这是为什么?

    • A. 自己的孤独与无奈
    • B. 对生活的满足
    • C. 热爱社交
    •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李白的《夜泊牛津》
  • 孟浩然的《春晓》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了山水自然之美,突出隐居生活的恬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而方干的《詹碏山居》则更突出内心的孤独与对世俗的疏离,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