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事或难遥度,人殊未易知。
谁云卧龙死,复有一姜维。
白话文翻译:
事情有时难以预测,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也并不容易。
谁说卧龙(诸葛亮)已经去世,难道还没有一个姜维(继承者)出现吗?
注释:
- 事或: 事情或许。
- 难遥度: 难以长远推测。
- 人殊未易知: 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意图难以了解。
- 卧龙: 指诸葛亮,因其才智如龙,卧而未出。
- 姜维: 是蜀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将领,曾为诸葛亮的继承者。
典故解析:
- 卧龙: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要人物,以智谋著称。卧龙是其别称,象征着他潜藏未露的才华。
- 姜维: 他是诸葛亮去世后,继续进行北伐的将领。姜维在历史上被视为诸葛亮的继承者,虽然未能如诸葛亮那样成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廷瑞,号心斋,宋代诗人,擅长律诗,风格婉约而又理性。其诗多借鉴前人,常以古为鉴,表达个人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刘克庄对历史人物的思考中,表达了对诸葛亮及其继承者姜维的怀念与敬仰。在历史的长河中,英雄虽已逝去,但精神与智慧仍然可以传承。
诗歌鉴赏:
《录姜伯约遗言》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忆,展现了诗人对英雄智慧的崇敬和对未来希望的寄托。诗中“事或难遥度,人殊未易知”两句,表明了对于世事无常的感慨,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也常常存在误解和未知。这种对复杂人性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的深刻洞察。而后半部分的“谁云卧龙死,复有一姜维”则是对诸葛亮精神的延续的肯定,表现出对继承者姜维的期望和信心。
整首诗在情感上既有对逝去英雄的哀思,也有对继承者的鼓励,展现了历史的循环与希望的延续。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使得诗歌层次丰富,富有哲理。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事或难遥度: 表达诗人对未来的迷茫与不确定。
- 人殊未易知: 指人与人之间的理解总是有误差,难以真正了解他人的内心。
- 谁云卧龙死: 否定了某种观点,强调卧龙的智慧与影响不会因其死去而消失。
- 复有一姜维: 指出姜维的存在,象征着希望和继承。
-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句结构工整,形成对称美感。
- 反问: “谁云卧龙死”通过反问增强了诗人的情感表达。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同时也对未来的希望与期待,强调了智慧和精神的传承。
意象分析:
- 卧龙: 象征着智慧和才能的巅峰。
- 姜维: 代表着传承与希望,继承前人未竟事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卧龙”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曹操
- B) 诸葛亮
- C) 刘备
-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 A) 对历史的惋惜
- B) 对未来的期待与希望
- C) 对自然的赞美
-
诗中提到的“姜维”是?
- A) 战国时期的将领
- B) 蜀汉末年的军事统帅
- C) 唐代的诗人
答案:
- B) 诸葛亮
- B) 对未来的期待与希望
- B) 蜀汉末年的军事统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前出師表》:诸葛亮的辞表,展现其政治智慧与忠诚。
- 《短歌行》:曹操的名作,表现对英雄志向的追求。
诗词对比:
- 刘克庄《录姜伯约遗言》与杜甫《蜀相》: 都表达了对诸葛亮及其精神的怀念,但刘克庄更加侧重于传承的希望,而杜甫则更为悲壮,强调了历史的无情与英雄的孤独。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关于宋代诗人的综合作品集。
- 《三国志》:关于三国历史的权威著作,提供诸葛亮与姜维的详细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