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调发四首》

时间: 2025-01-01 13:14:26

大胡自来未易当,谓鞭可投沙可囊。

庙谟先事自为备,天堑虽险难撤防。

健儿白叟乡之望,愿闻一语以自壮。

老儒无以激发君,历历为君说名将。

武襄贵不除黥文,韩岳亦隶河北军。

当时繿缕何足云,异日挂剑图元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观调发四首
—— 刘克庄

大胡自来未易当,
谓鞭可投沙可囊。
庙谟先事自为备,
天堑虽险难撤防。
健儿白叟乡之望,
愿闻一语以自壮。
老儒无以激发君,
历历为君说名将。
武襄贵不除黥文,
韩岳亦隶河北军。
当时繿缕何足云,
异日挂剑图元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外敌入侵的深切忧虑,强调了战略准备的重要性。诗中提到,面对大胡(外敌)的来袭并不容易应对,虽然有人认为只需鞭策和物资就能解决问题,但实际上,庙堂的策略和防备才是根本。即使险阻重重,也不能轻易放弃防守。诗人希望能听到激励人心的话,以增强士气。可惜老儒无法激励君主,而是详细讲述名将的事迹。诗中提到的武襄和韩岳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将领,诗人认为在当时的困境中,谈论这些历史人物并无意义,真正需要的是在未来能够出将入相的英雄。

注释

  • 大胡:指北方的外族,如辽、金等。
  • 庙谟:指朝廷的谋略和政策。
  • 天堑:自然屏障,如高山和大河,意指险要的地势。
  • 黥文:古代对罪犯施加的刑罚,指武将的身份。
  • 健儿白叟:指乡里的年轻人和老人,象征民众的期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怀中,号石林,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和政治家,其诗作常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英雄的渴望。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外敌不断侵扰,国家局势动荡,诗人借此表达对国家安危的深思,以及对英雄人物的渴望和期待。

诗歌鉴赏

刘克庄的《观调发四首》以其深刻的历史感和强烈的忧国忧民情怀而著称。诗中描绘了外敌的来袭与国家内忧的复杂局面,体现了诗人在动荡时代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通过对“庙谟”和“天堑”的描写,诗人强调了战略准备的重要性,指出光靠信心和物资是远远不够的。他通过对历史名将的回顾,激励当世之人应有勇气与智慧面对挑战,显示出对英雄人物的向往与期望。诗中多次提及的历史典故,既是对古人智慧的敬仰,也是对当下无能者的不满,表现出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关注和殷切希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大胡自来未易当:外敌来袭并不容易抵挡。
  2. 谓鞭可投沙可囊:有人认为只需简单的手段即可解决。
  3. 庙谟先事自为备:战略谋划在先,才能自我防备。
  4. 天堑虽险难撤防:即使地势险要,也不能轻易放弃防守。
  5. 健儿白叟乡之望:年轻人与老人的期待,象征全乡的希望。
  6. 愿闻一语以自壮:希望听到激励的话语来增强士气。
  7. 老儒无以激发君:老儒无法激励君主行动。
  8. 历历为君说名将:细致讲述历史上的名将事迹。
  9. 武襄贵不除黥文:武襄虽重要,但身份仍有顾虑。
  10. 韩岳亦隶河北军:提到韩岳的军事归属。
  11. 当时繿缕何足云:当时的困难不足为提。
  12. 异日挂剑图元勋:未来希望能有英雄出将入相。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表现力。比如“健儿白叟”与“庙谟先事”的对仗,增强了诗句的对比与冲突感。

主题思想: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强调战略准备和英勇人物的重要性,表现出诗人对未来的希望与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大胡:外敌的象征,代表国家的威胁。
  • 庙谟:政治智慧的象征。
  • 天堑:自然防线,象征防卫的困难。
  • 名将:历史英雄的代表,象征勇气与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大胡”指的是哪个群体?

    • A. 内部叛乱
    • B. 外敌侵略者
    • C. 和平使者
    • D. 商人
  2. 诗中提到的“健儿白叟”象征什么?

    • A. 诗人的家乡
    • B. 乡里的年轻人和老人
    • C. 军队的将领
    • D. 诗人的朋友
  3. 诗中强调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 A. 个人的奋斗
    • B. 对外敌的抵抗
    • C. 历史的传承
    • D. 家庭的温暖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辛弃疾的《破阵子》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辛弃疾的《破阵子》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与对英雄的渴望,风格上与刘克庄的诗相近,但更显豪情壮志;而杜甫的《春望》则侧重表现战乱对个人和家庭的影响,情感更为细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刘克庄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