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忆到夔门正月初,
竹枝歌舞拥肩舆。
当时光景应如昨,
绿鬓治中八十余。
白话文翻译:
回想起在夔门的正月初一,
竹枝歌舞环绕着我的肩舆。
那时的情景仿佛仍在眼前,
如今已过八十余年。
注释:
- 夔门:指夔门峡,是长江上的一个著名险境,位于今重庆市奉节县。
- 正月初:农历正月初一,春节的第一天,象征着新年。
- 竹枝歌舞:指一种民间歌舞,通常用竹枝伴奏,表现节庆的热闹气氛。
- 肩舆:古代一种交通工具,通常由人抬着的轿子。
- 绿鬓:形容年轻时黑色的头发,暗指青春年少。
- 治中:指政府中的一个官职,通常负责行政事务。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夔门”,不仅是地理位置的指称,也暗示着一种文化和历史的积淀。夔门在历史上是许多文人墨客吟咏的地方,象征着险峻与壮丽。诗人通过回忆夔门的场景,表达了对过往青春的怀念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一生经历了南宋初期的繁荣和后期的衰落,诗风豪放,情感真挚,作品多涉及家国、人生、自然等主题。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陆游晚年,回忆自己年轻时在夔门的情景,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对人生变迁的感慨。正值新春佳节,诗人用怀旧的情怀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感慨。
诗歌鉴赏:
陆游的《新春感事八首终篇因以自解》通过对夔门的回忆,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诗的开头“忆到夔门正月初”便将读者带入一个生动的场景中,正月初一的欢乐与热闹通过“竹枝歌舞”得以体现。这一景象不仅令人感受到新年的喜庆,也成为了诗人青春岁月的象征。接下来的“当时光景应如昨”则揭示了时间的流逝,诗人无不感慨。尽管已过了八十余年,但那段时光在他的记忆中仍然鲜活,仿佛就在昨日。
“绿鬓治中八十余”则是对岁月的沉淀与反思,青春已逝,白发渐生,诗人用“绿鬓”一词唤起了年轻时的形象,这不仅是对自我的认知,也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悟。整首诗在抒发怀旧情感的同时,流露出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陆游一贯的人生态度:虽然时光荏苒,但美好的记忆永存心中。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忆到夔门正月初:回忆起在夔门的正月初一,开篇即引入回忆的主题,时间和地点的精确设置让情感更加真实。
- 竹枝歌舞拥肩舆:描绘了热闹的节日场景,表现了年轻时的欢乐与活力。
- 当时光景应如昨: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记忆的鲜活,感叹昔日的景象依旧在心头。
- 绿鬓治中八十余:反映了诗人对自己衰老的无奈,感慨岁月的无情。
修辞手法:
- 对比:年轻时的欢愉与现今的白发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比喻:用“绿鬓”来比喻年轻,富有生动性。
- 排比:通过诗句的整齐划一,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青春的怀念,对过往岁月的感慨,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深思,展现了陆游对人生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夔门:象征着险峻与壮丽,代表诗人心中深邃的记忆。
- 竹枝:代表着欢乐与节庆,传递出民间文化的生机。
- 肩舆:古代交通工具,承载着诗人的回忆与历史感。
- 绿鬓:象征青春和活力,反映诗人对年轻时代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夔门”指的是哪个地方? A. 重庆
B. 成都
C. 北京
D. 杭州 -
诗中提到的“竹枝歌舞”是指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种民间舞蹈
C. 一种饮食
D. 一种节日 -
“绿鬓”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年龄的增长
B. 青春的活力
C. 家国情怀
D. 生活的艰辛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同样带有对往昔的追忆与感慨。
- 白居易《琵琶行》:通过音乐与景象展现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与《新春感事八首终篇因以自解》:两首诗均表现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但《秋夜》更侧重于秋天的孤寂,而《新春》则是对春天欢乐的怀念。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选》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