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关辅遗民意可伤,
蜡封三寸绢书黄。
亦知虏法如秦酷,
列圣恩深不忍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亡国遗民的深切同情,蜡封的三寸黄绢书信中记录了这一切。即使知道敌人如同秦朝那般残酷,但历代圣明君主的恩泽,永远无法忘记。
注释:
- 关辅:指的是边境防线和辅佐的官员,这里借指国家的边防和遗民。
- 遗民:指的是在国破家亡后仍存活的人民。
- 蜡封:用蜡封住的信件,表示珍重和隐秘。
- 三寸绢书黄:指的是用黄绢写的信,三寸是指信的长度,表示内容重要。
- 虏法:指敌人的法律和统治方式,形容其残酷。
- 列圣恩:指历代圣明皇帝的恩德。
典故解析:
- 秦酷:指的是秦朝的暴政,以严酷的法律著称,诗中将敌人比作秦朝,强调其残暴。
- 列圣恩:提到历史上众多仁德君主的恩泽,表现对国家的怀念和感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词人和散文家。他一生经历了南宋的多次战乱,生活在国家沦陷的时期,作品多表现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破家亡的动荡岁月。陆游身处这样的社会背景中,心中对故国的思念以及对遗民的同情促使他写下了这首诗。
诗歌鉴赏:
这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展现了陆游对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与对民众疾苦的敏感。首句“关辅遗民意可伤”直接表露出诗人对遗民的悲痛与关切,关辅的历史背景让人浮想联翩,仿佛看到那些在战火中挣扎的百姓。接下来的“蜡封三寸绢书黄”则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对过往的怀念以及对故国的深情。
诗中提到的“虏法如秦酷”,不仅是对敌国统治的控诉,也是对历史的反思,历史的重演让人感到无奈与绝望。而最后一句“列圣恩深不忍忘”则是对往昔明君的感恩,体现了诗人对国家的深情厚谊和对理想治国的渴望。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前半部分是对现实的痛心,后半部分则是对历史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期盼,展现了陆游作为一个爱国者的深切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关辅遗民意可伤:在边关的遗民,令人痛心。
- 蜡封三寸绢书黄:用蜡封住的黄绢书,记录着他们的苦难。
- 亦知虏法如秦酷:也知道敌人的法律如同秦朝那样残酷。
- 列圣恩深不忍忘:对历代圣明君主的恩泽,深深铭记。
修辞手法:
- 对比:将敌人残酷的统治与历代明君的恩泽进行对比,形成鲜明的对照。
- 象征:蜡封的信件象征着忠诚与期待,表达对故国的怀念。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以及对历史上仁德君主的感恩情怀,表达了对遗民苦难的同情与对未来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关辅:象征国家的边防与保护。
- 蜡封三寸绢书黄:象征珍重与情感的寄托。
- 虏法如秦酷:象征敌国的残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关辅”指的是?
- A. 边境防线
- B. 宫廷内侍
- C. 农田
-
“蜡封三寸绢书黄”中的“三寸”指的是?
- A. 信的高度
- B. 信的长度
- C. 信的厚度
-
诗人对敌人的统治态度是?
- A. 赞美
- B. 指责
- C. 无所谓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破家亡的感慨。
- 贺铸的《天净沙·秋思》:描绘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未来的迷茫。
诗词对比:
- 陆游与杜甫在作品中都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但陆游更侧重于对遗民的同情,杜甫则更关注个人的悲剧与历史的沉重。
参考资料:
- 《陆游全集》
- 《宋诗选注》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