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徙居祖印寺 赵蕃 〔宋代〕
十载依脩竹,今秋始一辞。 琴书与俱载,风月故长随。 四海均为寓,旁观莫浪疑。 全家肯同住,未愧鹿门期。
白话文翻译:
十年来依傍着修竹,今年秋天才第一次离开。 琴书一同装载,风月依旧相伴。 四海之内都是寄居之地,旁观者不要轻易怀疑。 全家人愿意一同居住,不愧对鹿门的期望。
注释:
字词注释:
- 脩竹:高高的竹子。
- 琴书:指文人的书籍和乐器。
- 风月:指自然景色和时光。
- 四海:指天下各地。
- 寓:寄居。
- 旁观:旁人。
- 浪疑:轻易怀疑。
- 鹿门:指隐居的地方。
典故解析:
- 鹿门:古代隐士居住的地方,象征隐居和清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子固,号南塘,南宋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赵蕃在离开长期居住的地方,迁居到祖印寺时所作。诗中表达了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对未来生活的期待,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的居住环境,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十载依脩竹”描绘了诗人长期居住在竹林中的情景,而“今秋始一辞”则表达了离开的无奈和不舍。后两句“琴书与俱载,风月故长随”则展现了诗人对文化生活的珍视和对自然美景的留恋。最后两句“四海均为寓,旁观莫浪疑。全家肯同住,未愧鹿门期”则强调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坚定态度和对家人的深厚情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十载依脩竹”:描绘了诗人长期居住在竹林中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今秋始一辞”:表达了诗人离开的无奈和不舍。
- “琴书与俱载”:展现了诗人对文化生活的珍视。
- “风月故长随”: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留恋。
- “四海均为寓”:强调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坚定态度。
- “旁观莫浪疑”:告诫旁人不要轻易怀疑诗人的选择。
- “全家肯同住”: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深厚情感。
- “未愧鹿门期”:强调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坚定。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的居住环境,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象征:“鹿门”象征隐居和清高。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家人的深厚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脩竹:象征高洁和隐逸。
- 琴书:象征文化和修养。
- 风月:象征自然美景和时光。
- 鹿门:象征隐居和清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十载依脩竹”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热爱? A. 自然 B. 文化 C. 隐逸 D. 家人
-
“今秋始一辞”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无奈 B. 喜悦 C. 平静 D. 愤怒
-
“未愧鹿门期”中的“鹿门”象征什么? A. 隐居 B. 清高 C. 自然 D. 文化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 王维的《鹿柴》:描绘了隐居生活的宁静和自然美景。
诗词对比:
- 赵蕃的《徙居祖印寺》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都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
- 《陶渊明集》:收录了陶渊明的诗作,可以对比了解不同诗人的隐逸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