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桃川至辰州绝句四十有二 其十二》

时间: 2025-01-19 13:53:59

明月山前明月池,两崖壁立类磨治。

浯溪未识应相似,好刻中兴第二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明月山前明月池,两崖壁立类磨治。浯溪未识应相似,好刻中兴第二碑。

白话文翻译: 在明月山前有一个明月池,两侧的崖壁像经过磨治一样直立。虽然我不认识浯溪,但应该和这里相似,真希望能在这里刻上中兴的第二块碑。

注释:

  • 明月山、明月池:具体地点未详,可能是诗人所见之景。
  • 两崖壁立类磨治:形容两侧山崖直立,如同经过精细打磨。
  • 浯溪:地名,位于湖南,唐代诗人元结曾在此刻石记事。
  • 中兴第二碑:指纪念国家中兴的碑文,此处诗人表达了对国家中兴的期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与韩淲并称“二泉”,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此诗可能作于诗人游历至辰州(今湖南沅陵)时,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及对国家中兴的期盼。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代,当时国家虽有中兴之象,但仍面临内忧外患。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寄托了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愿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明月山和明月池为背景,通过描绘两侧直立的山崖,营造出一种庄严而静谧的氛围。诗人将浯溪与眼前的景色相比较,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敬仰和对国家中兴的深切期望。诗中的“好刻中兴第二碑”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愿景,体现了宋代文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明月山前明月池”:开篇点明地点,明月山和明月池,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意境。
  • “两崖壁立类磨治”:形容山崖直立,如同经过精细打磨,增强了景色的庄严感。
  • “浯溪未识应相似”:将浯溪与眼前的景色相比较,暗示了历史的延续性。
  • “好刻中兴第二碑”:直接表达了对国家中兴的期望,希望能在这样的地方留下纪念。

修辞手法:

  • 比喻:“两崖壁立类磨治”中,将山崖比作经过磨治的物体,形象生动。
  • 对仗:诗中“明月山前明月池”和“两崖壁立类磨治”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寄托了诗人对国家中兴的深切期望。诗中的“好刻中兴第二碑”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愿景,体现了宋代文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意象分析:

  • 明月山、明月池:清幽的自然景色,象征着宁静与美好。
  • 两崖壁立:庄严的自然景观,象征着坚定与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浯溪”是指什么? A. 地名 B. 人名 C. 植物名 D. 动物名
  2. 诗人希望在什么地方刻上中兴的第二块碑? A. 明月山 B. 明月池 C. 浯溪 D. 两崖壁立
  3. 诗中的“两崖壁立类磨治”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元结《浯溪铭》、杜甫《登岳阳楼》 诗词对比: 元结的《浯溪铭》与赵蕃的这首诗都涉及浯溪,但前者更侧重于对历史遗迹的描述,后者则更多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期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宋诗选注》、《赵蕃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