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郎归·宫腰袅袅翠鬟松》

时间: 2025-01-01 11:16:19

宫腰袅袅翠鬟松,夜堂深处逢。

无端银烛殒秋风,灵犀得暗通。

身有恨,恨无穷,星河沈晓空。

陇头流水各西东,佳期如梦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宫腰袅袅翠鬟松,
夜堂深处逢。
无端银烛殒秋风,
灵犀得暗通。
身有恨,恨无穷,
星河沈晓空。
陇头流水各西东,
佳期如梦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在夜晚的宫廷中,轻盈的身姿如同翠绿的松树,和心爱的人在幽静的夜堂相遇。无缘无故,银烛在秋风中熄灭,仿佛她的心事在暗中与情人相通。她心中有无尽的怨恨,仰望星河,感到清晨的空虚。陇头的流水向西流去,彼此的佳期如同梦境般难以捉摸。

注释

  • 宫腰:形容女子的腰肢细长。
  • 翠鬟松:指女子的发髻如松树般翠绿。
  • 银烛:指烛光,象征着温柔的夜晚。
  • 灵犀:形容心灵相通。
  • 恨无穷:无尽的遗憾与怨恨。
  • 星河:银河,象征遥远和不可触及。
  • 佳期:美好的相会时光。

典故解析

“灵犀”源自古代的传说,灵犀是一种神兽,能够感应心意,象征着心灵的默契与相知。诗中通过“灵犀得暗通”表达了男女之间的深厚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秦观(1049年-1100年),字少游,号淮海居士,宋代著名词人,擅长词作,风格婉约,情感细腻。他的词多描写爱情、离愁等主题,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创作背景

这首《阮郎归》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诗人生活在一个充满变数的时代,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交织,常常在词中流露出对美好爱情的渴望与无奈。

诗歌鉴赏

《阮郎归·宫腰袅袅翠鬟松》是一首典型的婉约派词作,秦观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女子的柔美与内心的愁苦。开篇“宫腰袅袅翠鬟松”,以生动的比喻展现出女子的优雅与妩媚,紧接着的“夜堂深处逢”则引入了一个浪漫的场景,暗示着相会的私密与珍贵。

在后面的句子中,诗人通过烛光的熄灭和秋风的呼啸,营造出一种愁绪弥漫的氛围,仿佛时间在这一刻静止。特别是“灵犀得暗通”,让人感受到即使在寂静的环境中,心灵的交流依然存在,展现了深刻的情感连结。

整首诗通过流水与星河的意象,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及对美好时光的惋惜。“佳期如梦中”一句,既是对相会时光的追忆,也是对未来的不确定,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这种情感的复杂性,使得整首词在柔美中透着一丝淡淡的忧伤,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宫腰袅袅翠鬟松:女子的身姿如同松树般挺拔,腰肢轻盈,表现出其美丽与优雅。
  2. 夜堂深处逢:在夜晚幽静的堂中相遇,暗示着一种秘密的情感交流。
  3. 无端银烛殒秋风:银烛的熄灭象征着情感的变化,秋风加深了孤寂的感觉。
  4. 灵犀得暗通:心灵的默契,使得两人即使不言而喻也能互相理解。
  5. 身有恨,恨无穷:表达了内心的怨恨与无尽的思念。
  6. 星河沈晓空:银河在晨曦中显得辽阔而空虚,象征着无尽的孤独。
  7. 陇头流水各西东:流水向西东流去,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8. 佳期如梦中:美好的相聚如同梦境般短暂而不真实。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女子的身姿比作松树,形象生动。
  • 对仗:如“星河沈晓空,陇头流水各西东”,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赋予自然元素情感,如“灵犀得暗通”,使情感更具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女子的柔美和内心的愁苦,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诗中流露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展现了爱情的脆弱与珍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宫腰:象征女性的柔美与妩媚。
  • 银烛:象征温柔的夜晚与情感的烘托。
  • 星河:象征遥远的爱情与孤独的思念。
  • 流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宫腰袅袅”是指什么?

    • A. 男子的身姿
    • B. 女子的身姿
    • C. 自然景物
    • D. 动物
  2. “灵犀得暗通”中的“灵犀”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动物
    • B. 一种植物
    • C. 心灵的默契
    • D. 一种乐器
  3. 诗中提到的“佳期如梦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未来的期待
    • B. 对现实的满足
    • C. 对爱情的惋惜
    • D. 对友情的珍视

答案

  1. B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描写女性情感与思念。
  • 晏殊《蝶恋花》:表达了相思之苦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词对比

  • 秦观《阮郎归》 vs 李清照《如梦令》:两者都表现了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但秦观更多地展现了夜晚的孤独感,而李清照则更倾向于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宋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