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五度台前客,而今正一登。
行沿苍木底,踏破白云层。
爽气消尘溽,清风散郁蒸。
渔竿真乐在,归把几人曾。
白话文翻译:
五次来到这个钓台,如今正好再一次登上。
沿着苍翠的树木走,踏破了白云的层层。
清爽的空气驱散了潮湿的闷热,
清风吹散了心中的郁闷。
拿起渔竿,真是乐趣无穷,
归来时想起曾经的几位朋友。
注释:
- 五度:指诗人曾经五次到达这个地方。
- 台前客:在钓台前的客人。
- 苍木:指苍翠的树木。
- 白云层:指高空的云层。
- 爽气:清新的气息。
- 尘溽:指尘土和湿气。
- 郁蒸:指心中的烦闷和湿热。
- 渔竿:钓鱼的工具,象征着休闲与乐趣。
- 归把几人曾:回想起曾经与几位朋友一起的时光。
典故解析:
本诗虽无明显的历史典故,但“渔竿”象征着闲适的生活方式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常见于古代文人诗作中,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谊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学曾是明代的一位诗人,精于山水诗,常以自然景观为题材,其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一次钓鱼的活动中写成,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内心的愉悦与宁静,展现出一种超脱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登钓台》是李学曾的代表作之一,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谊的怀念。诗开篇以“五度台前客”引入,表明诗人与这个钓台有着深厚的情感,似乎每一次的登临都伴随着不同的心境与体验。接下来,诗人描述了行走于苍木之间,仿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云层似乎在脚下被踏破,表现出一种身心的畅快与自由。通过“爽气消尘溽,清风散郁蒸”的描写,诗人传达了自然之美对人心灵的洗涤作用,清新的空气和微风驱散了生活中的烦恼与疲惫,给人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最后,诗人提到“渔竿真乐在”,不仅体现了对钓鱼乐趣的享受,也暗示着对生活中简单快乐的追求。整首诗通过优美的意象和清新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友谊的怀念,充满了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五度台前客,而今正一登:表示诗人曾多次到访此地,如今再次登上钓台,感慨万千。
- 行沿苍木底,踏破白云层:描写行走在树木间的情景,仿佛与天上的白云相接,表现出一种高远的意境。
- 爽气消尘溽,清风散郁蒸:通过清新的气息和微风,表现自然对人心灵的滋养与舒缓。
- 渔竿真乐在,归把几人曾:表达了钓鱼的乐趣,同时回忆起与友人共度的美好时光。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爽气消尘溽,清风散郁蒸”,形成了优美的韵律。
- 比喻:将云层与行走相结合,营造出一种轻盈的感觉。
- 意象:诗中通过“渔竿”、“苍木”、“白云”等意象,渲染出自然的宁静与幽远。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友人的怀念,以及对简单快乐的追求。
意象分析:
- 苍木:象征着生命的力量与自然的永恒。
- 白云:象征着自由与无拘无束的心境。
- 渔竿:象征着悠闲的生活态度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诗人曾几次到达钓台?
- A. 三次
- B. 五次
- C. 七次
-
诗中“爽气消尘溽”中的“溽”指的是?
- A. 干燥
- B. 湿热
- C. 寒冷
-
诗人通过钓鱼表达了什么?
- A. 对生活的厌倦
- B. 对简单快乐的追求
- C. 对友谊的怀念
答案:
- B. 五次
- B. 湿热
- B. 对简单快乐的追求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渔舟唱晚》
- 孟浩然的《宿业师山房待丁大士》
诗词对比:
- 比较李学曾的《登钓台》与王维的《渔舟唱晚》,两者均表现出对自然与悠闲生活的向往,但王维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李学曾则更多表现出对友谊的怀念与生活的乐趣。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李学曾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