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怀 其三》

时间: 2025-01-04 07:59:25

殷殷江声咽,荒荒海气蒸。

戍楼倚寒笛,水驿见疏镫。

风聚帆如叶,波摇月有棱。

蜒山钟又动,清课羡残僧。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殷殷江声咽,荒荒海气蒸。
戍楼倚寒笛,水驿见疏镫。
风聚帆如叶,波摇月有棱。
蜒山钟又动,清课羡残僧。

白话文翻译:

江水潺潺的声音哽咽,海面上弥漫着朦胧的气息。
戍楼依靠着寒冷的笛声,水边的驿站只见稀疏的灯火。
微风聚集着帆船,如同树叶般轻盈,波浪摇曳着月光,映出棱角分明的形状。
蜿蜒的山中钟声再次响起,清音让人羡慕那仍在读书的僧人。

注释:

字词注释:

  • 殷殷:形容声音细微而沉重,带有哽咽之意。
  • 咽:哽咽,含有悲伤的情感。
  • 荒荒:形容气氛冷清,荒凉。
  • 戍楼:边防哨楼,守卫的地方。
  • 镫:古代的灯具,指灯火。
  • 羡:羡慕,羡慕他人的境遇或生活。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戍楼”和“僧”,反映了边防与佛教文化的交织,象征着一种孤独与追求内心宁静的心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夏塽,清代诗人,生于江南,因其生平经历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形成了独特的诗风。其诗常以情景交融、意象丰富而著称,作品多描写山水、田园和人生哲思。

创作背景: 《秋怀 其三》创作于秋季,诗人在此时感受到季节的变迁和内心的孤寂,产生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

诗歌鉴赏:

《秋怀 其三》是一首充满秋意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景色与诗人内心情感的共鸣。从“殷殷江声咽”开始,声音的细腻与哽咽感便传达出一种忧伤的情绪,仿佛在诉说着秋天的萧瑟与孤独。接着“荒荒海气蒸”中的“荒荒”又进一步加强了这种孤寂感,展现出一个冷清的海边场景。

接下来的“戍楼倚寒笛”意象,将戍楼的寒意与笛声的孤独结合,形成了边防守望的凄凉。同时“水驿见疏镫”的描写,给人以孤独的驿站印象,似乎暗示着人们在这个季节里,离别、思念的情绪愈加明显。

“风聚帆如叶,波摇月有棱”则转向了一种动感,描绘出风与水的交互,帆船轻盈如叶,月光在波浪中摇曳,形成了一幅活泼而又略带孤独的画面。最后的“蜒山钟又动,清课羡残僧”,通过钟声与读书僧人的描写,传达了一种内心的宁静与对知识的渴求,似乎在喧嚣与孤寂中寻找一丝安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渲染,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情感深邃而又清新,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殷殷江声咽:江水流动,声音细微而哽咽,体现出一丝忧伤。
  2. 荒荒海气蒸:海面气息迷蒙,给人一种苍凉的感觉。
  3. 戍楼倚寒笛:戍楼的寒冷与笛声相依,表现出孤独守望的心境。
  4. 水驿见疏镫:水边的驿站灯火稀疏,增强了孤独感。
  5. 风聚帆如叶:微风吹动帆船,形象生动,似乎在描绘一种轻松的状态。
  6. 波摇月有棱:波浪摇曳中,月光显得棱角分明,象征着秋夜的清冷。
  7. 蜒山钟又动:蜿蜒的山中钟声再度响起,富有节奏感。
  8. 清课羡残僧:清音让人羡慕仍在修行的僧人,表现出对内心宁静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例如“风聚帆如叶”,将帆船比作树叶,生动形象。
  • 拟人:江水、波浪等被赋予了情感,使自然景象更具生动性。
  • 对仗:如“戍楼倚寒笛,水驿见疏镫”,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思乡之情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江声:象征着流逝的时间和内心的哀愁。
  2. 海气:代表着广阔与孤独,给人以苍凉感。
  3. 戍楼:象征着守望与孤独,表现出生活的艰辛。
  4. 寒笛:传递出一种清冷的情感,暗示着思念。
  5. 帆船:象征着自由与希望,表现出对生活的向往。
  6. 钟声:代表着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殷殷江声咽”的意思是: A. 江水流动的声音细微而哽咽
    B. 江水的声音很响亮
    C. 江水流动得很快

  2. “戍楼倚寒笛”中的“寒笛”指的是: A. 一种乐器
    B. 寒冷的笛声
    C. 温暖的声音

  3. 诗中提到的“蜒山钟又动”暗示了什么? A. 山中有很多人
    B. 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宁静
    C. 只有钟声没有人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比较夏塽的《秋怀 其三》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首诗都描绘了秋天的自然景色,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索,但夏塽的诗更侧重于情感的渲染,而王维则更多地展现了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