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申之正字得春郊牧养图二本有楼攻愧先生题诗且徵予作 其二》
时间: 2025-01-17 10:02:4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我之居,元在野,平生惯识牛羊者。
今见蒲江出此图,半日不知渠是画。
一犍当前转头立,一犍度浦毛犹湿。
中有一苍骑以牧,羜相随数十足。
殿后两枚黄觳觫,分明如活下前坡。
路转南山春草多,耳根只欠牧儿歌。
白话文翻译
我住的地方,本来就在乡野,平生习惯了和牛羊为伴。
今天看到蒲江画的这幅图,半天都不知道这竟然是幅画。
一头牛在前面转头而立,另一头牛渡过小河毛发尚且湿润。
画中有一位苍头的牧人,身边跟随着十几只羔羊。
后面有两只黄嘴的鸟,清晰得就像活生生的在前面坡上。
小路转向南山,春草茂盛,只差牧童的歌声在耳边响起。
注释
- 犍:指的是公牛。
- 苍骑:苍头,指的是白头的牧人。
- 黄觳觫:指的是一种鸟,形容它的颜色和外貌。
- 耳根只欠牧儿歌:耳边缺少的只是牧童的歌声,意即宁静的田园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复古,字子休,号复古,北宋时期的诗人,以写田园诗和山水诗著称,其风格清新自然,擅长描绘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戴复古在乡野游览时,对一幅描绘牧养场景的画作感到欣喜和感慨,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春日乡野图景,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与生动的描绘,将一幅牧养场景展现得栩栩如生。开篇两句直接点明了诗人的身份与背景,表达他对乡村生活的熟悉与喜爱。接着通过对画作细节的描写,展现了画中牛羊的生动状态和牧人的悠然自得,仿佛让人身临其境。尤其是“耳根只欠牧儿歌”的结尾,生动地传达了诗人对这种田园生活的向往,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大自然带来的纯朴与宁静。
整首诗的语言清新自然,运用细腻的描绘与生动的意象,极具画面感,展现了宋代诗人对于自然与生活的深刻理解与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我之居,元在野”:诗人自述居住在乡野,表明了自己与自然的亲近。
- “平生惯识牛羊者”:说明诗人一生与牛羊打交道,突出其生活背景。
- “今见蒲江出此图”:提到蒲江的画作,显示其艺术价值。
- “半日不知渠是画”:表达画作的真实生动,令人难以分辨。
- “一犍当前转头立”:生动描绘牛的姿态,增强画面的动感。
- “一犍度浦毛犹湿”:描绘牛过河的情景,突显春水的清新。
- “中有一苍骑以牧”:介绍牧人形象,增添生活气息。
- “羜相随数十足”:描绘羔羊跟随牧人,增添了画面的活力。
- “殿后两枚黄觳觫”:细致描绘鸟类,展现画作的细腻。
- “分明如活下前坡”:强调画作的生动与真实。
- “路转南山春草多”:描绘春日的自然景色。
- “耳根只欠牧儿歌”:用音乐暗示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画作比作真实的场景,使画面生动。
- 拟人:牛羊的描绘让它们似乎有了生命。
- 对仗:整首诗中使用了很多对仗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展现了自然的美好与宁静,反映出一种理想的田园生活状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牛羊:象征着农村生活的宁静与富饶。
- 牧人:代表着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方式。
- 鸟: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灵动。
- 春草:代表着生命的勃发与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戴复古生活在何种环境中?
- A. 城市
- B. 乡野
- C. 海边
- D. 山中
-
诗中提到的“苍骑”指的是:
- A. 一只鸟
- B. 一位牧人
- C. 一头牛
- D. 一棵树
-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城市生活的厌倦
- B. 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 C. 对战争的恐惧
- D. 对自然的无奈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田园乐》:描写田园生活的诗作,风格相似。
- 《春晓》:孟浩然的诗,展现春天的美好,意境相近。
诗词对比
-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与《卢申之正字得春郊牧养图二本有楼攻愧先生题诗且徵予作》均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前者更多地融入了个人情感,后者则侧重于对田园生活的写实。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典诗词选读》
- 《戴复古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