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子》

时间: 2025-01-01 18:26:53

露华高,凤信远。

宿醉画帘低卷。

梳洗倦,冶游慵。

绿窗春睡浓。

彩条轻,金缕重,昨日小桥相送。

芳草恨,落花愁。

去年同倚楼。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更漏子
晏几道

露华高,凤信远。宿醉画帘低卷。
梳洗倦,冶游慵。绿窗春睡浓。
彩条轻,金缕重,昨日小桥相送。
芳草恨,落花愁。去年同倚楼。

白话文翻译:

露水光华闪烁,凤求凰的信使远行。
宿醉的我,画帘低垂,懒得卷起。
梳妆洗漱都觉得疲倦,游玩也显得慵懒。
绿窗外,春日的沉睡十分浓厚。
轻薄的彩条飘荡,金缕的织物沉重,
昨日在小桥边送别。
芳草让人心生怨恨,落花让人愁苦,
去年我们曾同倚这楼。

注释:

  • 露华:露水的光华。
  • 凤信:指凤求凰的信使,象征着美好的情感。
  • 宿醉:指前一晚喝酒过量而造成的醉酒状态。
  • 绿窗:春天的窗户,象征着春季的生机。
  • 彩条:指轻薄的彩色绸带。
  • 金缕:指用金线织成的重物,象征着珍贵。
  • 芳草:指春天的青草,象征美好的事物。
  • 落花:指开花后凋谢的花,象征着失去和愁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晏几道(约987年-1051年),字叔原,号少庵,宋代著名词人,善于描写婉约细腻的情感,词风清丽,情感真挚。他的词常常融入个人生活的感受,生动地刻画出当时的社会风貌。

创作背景
《更漏子》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宋代文化繁荣的时期,社会相对安定,文人们在诗词创作上更加自由,常常表达个人的情感与生活体验。这首词体现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更漏子》是一首典型的婉约词,词中通过对春日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忧伤与对往昔的怀念。开头以“露华高,凤信远”引入,展现了一种清晨的宁静与美丽,露水在阳光下闪烁,象征着美好的希望。然而,“宿醉画帘低卷”的描写则迅速转向了词人的懒惰与无奈,表现出一种宿醉后的疲惫与对现实的逃避。

词中“梳洗倦,冶游慵”更是体现了词人对生活的倦怠,春天的温暖似乎并没有给予他应有的活力,反而让他沉浸在梦幻的状态中。接着,“轻条彩,金缕重”的对比,展现了轻盈与沉重的交替,隐喻着人生的复杂与难以捉摸。

最后两句“芳草恨,落花愁”则是对过往的深切怀念,芳草的生机与落花的凋零形成鲜明对比,折射出对曾经美好时光的惋惜与对失去的哀愁。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词人对生活的反思与对过往情感的留恋。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露华高,凤信远:引入清晨的美丽与情感的期待。
    • 宿醉画帘低卷:表现词人的倦怠与逃避现实的态度。
    • 梳洗倦,冶游慵:进一步描绘了对生活的无力感。
    • 绿窗春睡浓:春日的温暖让人沉醉,但词人却显得无所作为。
    • 彩条轻,金缕重:轻与重的对比,象征着人生的复杂情感。
    • 昨日小桥相送:回忆往昔美好的送别情景。
    • 芳草恨,落花愁:表达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失去的忧伤。
    • 去年同倚楼:强调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
  2.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芳草恨,落花愁”,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情感的表达。
    • 比喻:将春天的元素与内心的感受相结合,增强了词的意境。
    • 拟人:使景物具有人情味,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3. 主题思想

    • 整首词通过对春日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感伤。

意象分析:

  • 露华:象征清新的开始与美好的希望。
  • 宿醉:代表内心的疲惫与对现实的逃避。
  • 绿窗:春天的生机与温暖,但也暗示了沉醉的状态。
  • 芳草:象征青春与美好的事物。
  • 落花:象征失去与忧愁,暗示时间的流逝与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更漏子》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白居易
    • C. 晏几道
    • D. 杜甫
  2. 词中“宿醉画帘低卷”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开心
    • B. 无奈
    • C. 忧愁
    • D. 激动
  3. 词中提到的“芳草”象征什么?

    • A. 美好的青春
    • B. 失去的机会
    • C. 时间的流逝
    • D. 旅行的快乐

答案

  1. C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更漏子》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但前者更注重细腻的情感与自然景象的结合,而后者则更强调个人情感的深刻与直接,展现出不同的风格与主题。两者都在婉约中带有深情,值得深入品味与比较。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晏几道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