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采桑子
晏几道
湘妃浦口莲开尽,昨夜红稀。
懒过前溪。闲舣扁舟看雁飞。
去年谢女池边醉,晚雨霏微。
记得归时。旋折新荷盖舞衣。
白话文翻译:
在湘妃浦的河口,莲花已开尽,昨夜的红色花朵稀少。
我懒得再经过前溪,靠着小舟,悠闲地看着大雁飞过。
去年我曾在谢女池边醉酒,晚上的细雨轻轻飘洒。
我记得归来的时候,折下一片新荷叶,盖在身上像舞衣一般。
注释:
字词注释:
- 湘妃浦:传说中湘妃的故乡,指湖南一带的水域。
- 莲开尽:莲花盛开的时节已结束。
- 懒过:不愿意经过。
- 闲舣:闲闲地停泊。
- 扁舟:小舟,形状扁平的船。
- 谢女:谢女是古代传说中的美女,常用以形容美丽的女子。
- 霏微:细雨轻轻飘洒的样子。
- 新荷:刚刚长出的荷叶。
典故解析:
- 湘妃:是指《离骚》中提到的湘妃,传说中的美丽女子,她们的故事常与水和莲花相关联,表现出一种凄美的情感。
- 谢女:源自古代诗词中对美丽女子的描写,常常象征着柔美与柔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晏几道(Yàn Jìdào,约 1030-1110),字洪皓,号小山,宋代著名词人。他以词风清丽、情感细腻著称,常常描写个人感受和自然景色。其作品影响深远,流传至今。
创作背景:
《采桑子》写于南宋时期,晏几道在此时正处于政治动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中。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体现出对往事的怀念与感伤。
诗歌鉴赏:
《采桑子》是晏几道的一首经典词作,整首词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了词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开头一句“湘妃浦口莲开尽”,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哀愁,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莲花的凋谢让人感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仿佛在叹息曾经的美好已不再。
接下来的描写中,词人表现出一种懒散和惬意,选择不再走往前溪,而是静静停泊在小舟中,观望着飞过的大雁。这一刻的闲适与自然的和谐让人感受到一种内心的宁静。通过对去年的回忆,词人引入了更深层的情感,醉酒后的快乐与细雨的轻柔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对往昔的怀念。
最后一句“旋折新荷盖舞衣”,则以新荷为意象,表现出一种轻盈与美丽。荷叶的轻薄似乎与舞衣相呼应,象征着一种自由与洒脱,同时也暗示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整首词在静谧中流露出细腻的情感,反映出词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过往的思索,展现了宋代词风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湘妃浦口莲开尽:描绘了湘妃浦的美景,莲花已开尽,暗示时光流逝。
- 昨夜红稀:昨晚的红花已少,增添了孤寂感。
- 懒过前溪:表现出一种消极的态度,词人不想再去探索。
- 闲舣扁舟看雁飞:词人悠闲自得,静静欣赏天鹅飞过,表现了内心的平静。
- 去年谢女池边醉:回忆往年在谢女池边的美好时光,感受到一种怀旧情绪。
- 晚雨霏微:细雨轻拂,增添了柔和的氛围。
- 记得归时:回忆起归来的情景,情感渐深。
- 旋折新荷盖舞衣:用新荷叶遮身,仿佛在舞蹈,表现出一种轻盈与自由。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新荷盖舞衣”比喻轻盈的舞动。
- 拟人:雁飞似乎带有情感,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上下句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词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悟。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出一种清幽、孤寂却又不失优雅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莲花:象征纯洁与美好,生命的短暂与脆弱。
- 扁舟:象征自由与逃避,词人对现实的淡漠。
- 雁飞:象征自由与远方,代表对理想与追求的向往。
- 新荷:象征青春与希望,带有轻盈的美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采桑子》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晏几道
D. 苏轼 -
诗中“湘妃浦”指代的地方是?
A. 湖南
B. 浙江
C. 江苏
D. 广东 -
“懒过前溪”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兴奋
B. 厌倦
C. 怀念
D. 期待
答案:
- C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以自然为背景,表达对过往的怀念与情感。
- 周邦彦的《兰亭序》:通过景物描绘展现内心情感,风格与晏几道相似。
诗词对比:
- 晏殊的《蝶恋花》与晏几道的《采桑子》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晏殊更注重景色的宏伟与气势,而晏几道则表现出细腻的情感与柔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词人研究》
- 《晏几道与其词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