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前欢几处笙歌地,长负登临。月幌风襟。犹忆西楼著意深。莺花见尽当时事,应笑如今。一寸愁心。日日寒蝉夜夜砧。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回忆过去的欢聚之地,令人长久怀念。月光映照,轻风拂面,依然想起当年在西楼时的深情。如今,花鸟已不再,往日情景仿佛在嘲笑着今天的我。一寸愁苦的心情,日日夜夜都在寒蝉和敲击的砧板声中回响。
注释:
- 笙歌地:指音乐歌唱的地方。
- 长负:长久以来的遗憾或负担。
- 月幌:月光的照耀。
- 风襟:风吹拂衣襟,形容轻松自在。
- 西楼:指某个特定的地方,象征着美好的回忆。
- 莺花见尽:指春天的鸟花已逝,暗示美好时光的流逝。
- 寒蝉:秋天的蝉,象征着孤独与哀愁。
- 砧:指砧板,象征着生活的琐碎与艰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晏几道(约989-1055),字叔原,号自牧,宋代著名词人。他的词风细腻、婉约,常以个人情感和自然景物为题材。他在词坛上与李清照、苏轼等人齐名。
创作背景:
《采桑子》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之际,诗人借助对过去的怀念,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内心的孤独。
诗歌鉴赏:
《采桑子》是一首充满怀旧情感的词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勾勒出一幅美丽而又哀伤的画面。开头的“前欢几处笙歌地”便设定了情感的基调,表达了对往昔欢聚时光的深切怀念。随着词句的发展,诗人将读者带入一个月光下、微风拂面、充满诗意的场景中,令人感到恍若身临其境。
然而,随着对往昔的追忆,现实的愁苦也逐渐显露出来。“莺花见尽当时事,应笑如今”一句,流露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感,往日的美好似乎在如今的寂寞中显得格外刺眼。最终,词人以“一寸愁心”收尾,表达了对当下生活的深深惆怅,寒蝉的鸣叫与砧板的敲击声更是将那种孤寂与忧伤推向高潮。
整首词以清丽的意象、感人的情感和优雅的语言,构建出一种既美丽又悲伤的氛围,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前欢几处笙歌地:回忆往昔的欢聚之地,暗示对快乐时光的渴望与怀念。
- 长负登临:表达了一种对这些美好时光的遗憾和无奈。
- 月幌风襟: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营造出一种柔和的氛围。
- 犹忆西楼著意深:强调对特定记忆的追忆,西楼成为情感寄托的所在。
- 莺花见尽当时事,应笑如今:对比过去和现在,感慨时光荏苒。
- 一寸愁心:用细腻的情感描绘愁苦的内心。
- 日日寒蝉夜夜砧:强调孤独与生活琐碎的交织,进一步加深了孤寂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寒蝉”和“砧”,通过意象传达情感。
- 对仗:整首词在句子结构上对称,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孤独的感慨,展现了诗人细腻而深沉的内心世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笙歌:欢乐的音乐,象征美好的回忆。
- 西楼:特定的地点,象征着深厚的情感。
- 寒蝉:孤独与哀愁的象征。
- 砧:生活的琐碎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前欢几处笙歌地”中的“笙歌”指的是什么? A. 诗歌
B. 音乐和歌唱
C. 舞蹈 -
诗中提到的“西楼”象征着什么? A. 乡愁
B. 现实生活
C. 美好的回忆 -
“日日寒蝉夜夜砧”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孤独与愁苦
C. 兴奋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晏几道《采桑子》与李清照《如梦令》:两者都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但晏几道更侧重于孤独与愁苦,李清照则更多体现出对爱情的思念。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词的魅力:从晏几道到李清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