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徐秘校达轩》
时间: 2025-01-04 13:57:1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徐秘校达轩 洙泗之学心为宗,以心会理俱圆融。 皎如日月犹有蚀,岂可讲习无深功。 仲祥家自有师友,个中尝指入门否。 磨大约浸灌更覃,道不外求皆我有。 灵台四辟如八窗,面面高明悉通透。 此道周流无定名,此心微妙无定形。 知随物诱心失位,思而不达空营营。 为君再下一转语,敬以摄心思乃精。
白话文翻译:
洙泗的学问以心为核心,用心去领悟道理,一切都能圆融无碍。 就像日月那样明亮,也有被遮蔽的时候,怎能不深入学习呢? 仲祥家中有良师益友,是否已经指点他入门了呢? 经过长时间的磨练和灌溉,道不需要外求,我已拥有。 心灵如同四面开放的窗户,每个方向都明亮通透。 这种道流动不息,没有固定的名称,这颗心微妙多变,没有固定的形态。 知道随着外物的诱惑,心会失去位置,思考却不能达到目的,只会徒劳无功。 为你再说一句话,用敬来控制心思,才能达到精纯。
注释:
- 洙泗之学:指儒家学问,洙泗是孔子讲学的地方。
- 心为宗:以心为核心。
- 圆融:圆满融通,无障碍。
- 皎如日月:像日月一样明亮。
- 蚀:遮蔽。
- 仲祥:人名,可能是徐秘校的字或别号。
- 磨大:长时间的磨练。
- 浸灌:深入灌输。
- 覃:深入。
- 灵台:心灵。
- 四辟:四面开放。
- 八窗:比喻心灵通透。
- 周流:流动不息。
- 营营:忙碌而无成效。
- 敬以摄心:用敬来控制心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炎,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清新自然、含蓄深邃为主。此诗可能是王炎为徐秘校所作,表达了对学问的深刻理解和对心性的探讨。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徐秘校求学或探讨学问时,王炎为其所作的赠诗,旨在鼓励其深入学问,用心体会,同时也表达了对学问和心性的深刻见解。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学问和心性的探讨,展现了作者对儒家学问的深刻理解。诗中,“洙泗之学心为宗”一句,直接点明了学问的核心在于心,而“以心会理俱圆融”则进一步强调了用心领悟的重要性。诗中还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如“皎如日月犹有蚀”和“灵台四辟如八窗”,形象地表达了学问的深奥和心灵的通透。最后,作者通过“敬以摄心思乃精”一句,提出了用敬来控制心思,达到精纯的境界,体现了对学问和心性的深刻见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洙泗之学心为宗”:洙泗是孔子讲学的地方,这里指儒家学问,以心为核心。
- “以心会理俱圆融”:用心去领悟道理,一切都能圆融无碍。
- “皎如日月犹有蚀”:像日月那样明亮,也有被遮蔽的时候。
- “岂可讲习无深功”:怎能不深入学习呢?
- “仲祥家自有师友”:仲祥家中有良师益友。
- “个中尝指入门否”:是否已经指点他入门了呢?
- “磨大约浸灌更覃”:经过长时间的磨练和灌输,深入学习。
- “道不外求皆我有”:道不需要外求,我已拥有。
- “灵台四辟如八窗”:心灵如同四面开放的窗户,每个方向都明亮通透。
- “此道周流无定名”:这种道流动不息,没有固定的名称。
- “此心微妙无定形”:这颗心微妙多变,没有固定的形态。
- “知随物诱心失位”:知道随着外物的诱惑,心会失去位置。
- “思而不达空营营”:思考却不能达到目的,只会徒劳无功。
- “为君再下一转语”:为你再说一句话。
- “敬以摄心思乃精”:用敬来控制心思,才能达到精纯。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皎如日月犹有蚀”和“灵台四辟如八窗”。
- 象征:如“洙泗之学”象征儒家学问,“灵台”象征心灵。
- 对仗:如“洙泗之学心为宗,以心会理俱圆融”。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探讨学问和心性,强调用心领悟学问的重要性,以及用敬来控制心思,达到精纯的境界。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洙泗、心、日月、灵台、八窗。
- 文化内涵:洙泗象征儒家学问,心象征领悟的核心,日月象征明亮但有遮蔽,灵台和八窗象征心灵的通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洙泗之学心为宗”中的“洙泗”指的是什么? A. 儒家学问 B. 佛教学问 C. 道教学问 D. 伊斯兰教学问 答案:A
-
诗中“皎如日月犹有蚀”中的“蚀”是什么意思? A. 明亮 B. 遮蔽 C. 消失 D. 变化 答案:B
-
诗中“敬以摄心思乃精”中的“敬”是什么意思? A. 尊敬 B. 敬畏 C. 敬重 D. 控制 答案: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论语》中的相关篇章,如《学而篇》、《为政篇》等,探讨学问和心性。
- 王阳明的《传习录》,深入探讨心学。
诗词对比:
- 与《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对比,强调学问的实践和乐趣。
- 与王阳明的《传习录》中的“知行合一”对比,强调知与行的统一。
参考资料:
- 《论语》
- 《传习录》
- 《宋诗选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