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其一》

时间: 2025-01-01 11:15:35

歌彻秋娘金缕,醉扳织女云车。

而今谁复荐相如。

拔剑茫然四顾。

好景凭诗断送,闲愁著酒消除。

镜中丝发莫惊呼。

春满珠帘绣户。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江月 其一
作者: 石孝友 〔宋代〕

歌彻秋娘金缕,醉扳织女云车。
而今谁复荐相如,拔剑茫然四顾。
好景凭诗断送,闲愁著酒消除。
镜中丝发莫惊呼,春满珠帘绣户。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歌唱者的情景,唱到秋天的美丽,醉酒之后仿佛扳动着织女的云车。如今再也没有人能像相如那样推荐我,我拔剑四处张望,感到茫然。美好的时光被诗句所割舍,闲愁在酒中慢慢消散。镜中的白发不必惊呼,春意已经满盈在珠帘和绣窗之中。

注释:

字词注释:

  • 秋娘:指秋天的女神或秋天的美好景象。
  • 金缕:金色的丝线,形容歌声婉转动听。
  • 织女:传说中的织女,与牛郎相会,象征爱情和美好的生活。
  • 荐相如:相如指的是司马相如,古代诗人,象征高雅的文学才华。
  • 拔剑茫然四顾:拔剑是表示豪情或激愤,四顾则是无所适从的感觉。
  • 镜中丝发:镜子中看到的白发,象征着衰老和对时光流逝的叹息。
  • 珠帘绣户:装饰华丽的窗帘和门,象征富贵生活。

典故解析:

  • 相如:典出《汉书·司马相如传》,相如的才华横溢,常被引用以象征文学的巅峰。
  • 织女与牛郎:源于中国古代的牛郎织女神话,象征相爱却不能相守的悲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石孝友,宋代诗人,以其精炼的诗风和丰富的情感见长。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对生活的感悟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宋代,正值文人生活的鼎盛时期。诗人通过对秋天的感受,表达对于时光流逝的惋惜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西江月》以其婉约细腻的风格,展现了秋天的诗意与人生的感慨。开篇通过“歌彻秋娘金缕”引入秋天的美景,诗人用音乐的元素来渲染情感,使人仿佛能听见那清脆的歌声在耳边回荡。接着,诗人用“醉扳织女云车”来隐喻对爱情的向往与追寻,织女与牛郎的故事在这里增添了诗的浪漫色彩。

然而,随着情感的深入,诗人转向现实的无奈与孤独。“而今谁复荐相如”不仅是对过往辉煌的追忆,也是对当下境遇的自嘲与失落。此时的诗人拔剑四顾,表现出一种迷茫与无助。接下来的“好景凭诗断送,闲愁著酒消除”,流露出一种借酒消愁的无奈,似乎在劝诫自己要放下那些无法改变的事情,尽量享受当下。

最后两句通过“镜中丝发莫惊呼,春满珠帘绣户”传达出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接受与释然。尽管白发已现,但春意依旧满盈,诗人以此展现出生命的韧性与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歌彻秋娘金缕:秋天的歌声清脆悦耳。
  • 醉扳织女云车:醉酒后幻想与织女相会的情景。
  • 而今谁复荐相如:如今再没有人像相如那样推崇我。
  • 拔剑茫然四顾:拔剑四顾,感到迷茫。
  • 好景凭诗断送:美好的时光因诗歌而流逝。
  • 闲愁著酒消除:用酒来消解烦恼。
  • 镜中丝发莫惊呼:看到白发不必惊慌。
  • 春满珠帘绣户:春天的气息依旧在家中。

修辞手法:

  • 比喻:用“云车”比喻织女的美好,增强诗意。
  • 对仗:如“镜中丝发”与“春满珠帘”形成对比,突出主题。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的描写,传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状的无奈,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爱情渴求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娘:象征秋天的美丽与感伤。
  • 织女:象征爱情与美好的理想生活。
  • :象征豪情与无奈。
  • :象征自我反省与时间的流逝。
  • 珠帘绣户:象征富贵与美好的生活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西江月 其一》的作者是谁?

    • A) 杜甫
    • B) 石孝友
    • C) 李白
    •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织女”代表什么?

    • A) 悲伤
    • B) 爱情
    • C) 秋天
    • D) 诗歌
  3. 对“而今谁复荐相如”一句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诗人感到孤独
    • B) 诗人对爱情的渴望
    • C) 诗人在回忆青春
    • D) 诗人对朋友的怀念

答案:

  1. B) 石孝友
  2. B) 爱情
  3. A) 诗人感到孤独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李清照的《如梦令》
  2.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西江月 其一》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现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但李清照更强调个人的情感细腻,而石孝友则在宏观上表现对生活的感受与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词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西江月 其一》的诗意及其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