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亸吟鞭,欹醉帽。
行尽关山古道。
霜满地,水平田。
雁儿声在天。
北沙门,南浦岸。
望得眼穿肠断。
桐树巷,梦云楼。
玉儿应也愁。
白话文翻译:
将吟唱的鞭子放下,歪斜着戴着醉意的帽子。
走过古老的关山小路。
霜盖满地,田野一片平坦。
天上传来雁鸣声。
北沙门与南浦岸相望。
望着远方,眼泪几乎要流下。
桐树掩映的小巷,梦中的云楼。
玉儿心中应该也感到愁苦。
注释:
- 亸:放下,取下。
- 吟鞭:吟唱的道具,可能指的是马鞭,寓意吟唱的伴随。
- 欹:歪斜,倾斜的样子。
- 醉帽:因醉酒而歪斜的帽子。
- 关山古道:指古代的关隘和山路,象征艰难的旅程。
- 霜满地:表示天气寒冷,地上覆盖着霜。
- 水平田:形容田地平坦整齐。
- 雁儿声:指大雁的鸣叫声,常象征思乡或孤独。
- 北沙门,南浦岸:地理位置的描述,象征着距离和隔阂。
- 穿肠断:形容极度悲伤,心如刀绞。
- 桐树巷,梦云楼:描绘了梦境般的场景,带有思念的色彩。
- 玉儿:可能指代某个女子或心中所思念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石孝友,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在当时颇具影响。石孝友的作品以细腻的情感表达和自然景物描写而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诗人在旅途或思乡时写成,表达了对故乡和心中所念人物的深切思索。
诗歌鉴赏:
《更漏子·亸吟鞭》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旅程的感慨。开篇以“亸吟鞭,欹醉帽”引入,展示了诗人放下心中负担的瞬间,似乎在表达一种无奈与放纵的心态。行走在“关山古道”上,诗人感受到旅途的艰辛与孤独,霜满地、水平田的描写则把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紧密结合,使读者感受到一种冷清与寂寞。
“雁儿声在天”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摹,也象征着游子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这种情感在“望得眼穿肠断”中达到了高潮,诗人的目光穿越了距离的阻隔,却也带来了深深的忧愁。最后“桐树巷,梦云楼”则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意境,暗示着对美好过往的怀念,同时流露出对心中所念之人的忧愁。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与对人事的细腻观察,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亸吟鞭,欹醉帽:表达放下负担的瞬间,带有醉意的帽子暗示心情的放松或迷离。
- 行尽关山古道:象征着艰难的旅程,暗示人生路途的曲折与挑战。
- 霜满地,水平田:描绘出寒冷的气候与平整的田野,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孤寂感。
- 雁儿声在天:大雁的鸣叫引发思乡之情,象征游子的孤独。
- 北沙门,南浦岸:表达人与人之间的遥远与隔阂。
- 望得眼穿肠断:极致的悲伤与思念,情感表达非常强烈。
- 桐树巷,梦云楼:梦中的场景展现了美好回忆与思念的交织。
- 玉儿应也愁:对心中所思念人的感情投射,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相结合。
- 拟人:雁儿声的描写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整个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人生旅途的感慨,情感深沉,蕴含着对美好回忆的珍惜与对孤独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吟鞭:象征旅途,传递出诗人的心情。
- 醉帽:代表放松与迷离的状态。
- 关山古道:象征人生的曲折与艰辛。
- 霜:象征寒冷,暗示孤独的心境。
- 雁:引发思乡情感的象征。
- 桐树:象征着思念与美好记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亸吟鞭”是指什么? A. 放下马鞭
B. 放下吟唱的工具
C. 放下行李
D. 放下酒杯 -
“北沙门,南浦岸”表达了什么? A. 地理位置
B. 心灵的距离
C. 生活的乐趣
D. 旅途的景色 -
诗中提到的“玉儿”指的是? A. 一种花
B. 诗人心中的人
C. 诗人的宠物
D. 诗人小时候的玩具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与石孝友的《更漏子·亸吟鞭》都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但杜甫的作品更倾向于对兄弟情的描写,而石孝友则更为细腻地展现了个人的孤独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石孝友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