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枕莺声晓,羽觞花片飞。
昨朝犹道未成归。不记春衫襟上旧题诗。
愁眼垂杨见,苦心红烛知。
翻成怕见别离时。只寄一声将息当相思。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时分,鸟儿在山间鸣叫,花瓣随风飘飞的美好景象。诗人回忆起前一天与友人的别离,心中仍然挂念,忘记了春天衣襟上的旧诗。愁苦的眼神在垂杨树下显现,心中所思,唯有红烛明白。每每想到离别时刻,心中更添惆怅。最后只想寄托一声叹息,表达心中的思念。
注释:
- 山枕莺声晓:山头依偎着早晨鸟儿的鸣叫声。
- 羽觞:酒杯,这里借指饮酒欢聚的情景。
- 花片:花瓣。
- 春衫襟:春天的衣襟,指诗人穿的衣服。
- 旧题诗:以前写的诗,可能是表达别离的情感。
- 愁眼:忧愁的眼神。
- 垂杨:垂柳,象征着离愁别绪。
- 红烛:象征思念和烛光下的孤独。
- 将息:指安静、休息或叹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胡翼龙,宋代词人,生活于南宋时期,擅长词作。其作品常描绘自然风光、人情世故,情感细腻,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
《南歌子》创作于一个春日清晨,诗人或许在与友人别离后,感怀时光流逝与人事无常,借景抒情,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南歌子》是一首充满感伤情怀的词作,诗人在清晨的美好景象中,感受到深沉的别离之痛。开篇用“山枕莺声晓”描绘出一种宁静的自然环境,仿佛置身于一幅生动的春日画卷,令人心旷神怡。然而,诗人在这种美好中却又感到一丝忧伤,接着提到的“羽觞花片飞”,则暗示着在欢聚之中的离愁。诗人的思绪不断回到昨天与友人的分别,无法释怀。
“愁眼垂杨见,苦心红烛知”,此句展现出诗人内心的愁苦和对离别的感受,垂杨和红烛是离愁的象征,二者结合,意象生动。最后一句“只寄一声将息当相思”则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无奈的叹息。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又有对离别的无奈,展示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出色的艺术表现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枕莺声晓:晨光中,山间传来黄莺的鸣叫,营造出一个宁静的清晨。
- 羽觞花片飞:举行宴饮,伴随着花瓣飞舞,暗示欢乐的场景。
- 昨朝犹道未成归:回忆前一天与友人的别离,心中仍挂念未能归去。
- 不记春衫襟上旧题诗:春天的衣襟上写着的旧诗,已被离愁淡忘。
- 愁眼垂杨见:愁苦的眼神在垂柳下显露无遗。
- 苦心红烛知:只有红烛理解了诗人心中的苦闷。
- 翻成怕见别离时:每次想到即将的离别,心中便感到更为惆怅。
- 只寄一声将息当相思:唯有一声叹息,寄托了对友人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愁苦的眼神和红烛拟人化,增强情感表达。
- 对仗:如“愁眼垂杨见,苦心红烛知”,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自然景象与情感结合,形成独特的诗意,令人深思。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离别的深切思念与无奈,借助春日的美好景象与内心的愁苦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人们在美好时光中对友情的珍视与对离别的惆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莺声:象征春天与生命的活力。
- 羽觞:代表欢聚、友谊的时光。
- 春衫:象征青春的美好,承载着往昔的回忆。
- 垂杨:象征离愁与不舍。
- 红烛:象征孤独与思念,烛光映照着内心的苦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羽觞”指的是什么? A. 花瓣
B. 酒杯
C. 春衫
D. 柳树 -
诗人最担心的是什么? A. 忘记旧诗
B. 离别
C. 朋友的安危
D. 自己的孤独 -
“愁眼垂杨见,苦心红烛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愁苦
C. 愤怒
D. 忧虑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现离愁别绪。
- 温庭筠《菩萨蛮》:描绘春日景色与思念情怀。
诗词对比:
与晏殊的《蝶恋花》比较,两首诗都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及离别的愁苦,但《蝶恋花》更侧重于对爱情的细腻描绘,而《南歌子》则更注重友谊和思念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文网》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