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赠宣义大师英公》

时间: 2025-01-14 06:33:39

昔岁高名动九重,衡山别后碧云空。

紫袍亲受龙墀上,白足频登虎殿中。

小篆每轻秦相法,隸书犹鄙晋臣功。

多才多艺如师少,当世群贤尽嚮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赠宣义大师英公
李若拙 〔宋代〕
昔岁高名动九重,
衡山别后碧云空。
紫袍亲受龙墀上,
白足频登虎殿中。
小篆每轻秦相法,
隸书犹鄙晋臣功。
多才多艺如师少,
当世群贤尽嚮风。

白话文翻译

往年你的名声震动朝廷,
在衡山别后只剩下碧空云影。
你亲自受封于龙的高台之上,
经常光顾虎的殿堂。
小篆的书法轻易超越了秦国的名相,
隶书的成就仍不如晋朝的官员。
才华横溢如你这样的师长少之又少,
当今世上群贤都向你仰慕。

注释

  • 九重:指皇宫或朝廷的层次,形容声名显赫。
  • 衡山:指衡山,是中国著名的山脉,象征高远和隐逸。
  • 龙墀:龙代表皇权,墀是台阶,指皇宫的高台。
  • 虎殿:常指权威、尊贵的地方。
  • 小篆:一种古老的汉字书写形式,简化了的篆书。
  • 隸书:汉代以后流行的一种书法,笔画较为简练。
  • 师少:指像你这样有才华的师长非常稀少。
  • 嚮风:向往、仰慕。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若拙(生卒年不详),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诗词,尤其以赞美他人为主,作品多描绘高士风范,展现出对人才的尊重与推崇。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李若拙对宣义大师英公的赠诗,表达对其才华和品德的钦佩,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对道德修养与才华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优美的语言和深厚的情感,充分展现了对宣义大师英公的崇敬之情。开篇提到的“昔岁高名动九重”,不仅表明大师的声名显赫,同时也暗示了他在当时社会中的重要地位。接着通过描写离别后的情景,勾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怀念。诗人在“紫袍亲受龙墀上”一联中提到的“龙墀”,象征着权威与荣耀,而“白足频登虎殿中”则突显了大师的非凡气度。后面的小篆与隶书的对比,表现出李若拙对书法艺术的独到见解,同时也对英公的书法才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最后两句总结了诗人的情感,突显出当世人才的稀缺和英公的卓越,整首诗在赞美中流露出一种敬仰和期望,展现了诗人对文化和道德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昔岁高名动九重:回忆过去,英公声名远扬,影响深远。
  2. 衡山别后碧云空:在衡山分别后,感到孤寂与怀念,只剩下碧空与云影。
  3. 紫袍亲受龙墀上:他曾亲自被封于皇权之地,表明其地位。
  4. 白足频登虎殿中:经常出入权贵之地,显示出其人脉和影响。
  5. 小篆每轻秦相法:在书法上,小篆的技艺已经超越了古代名相。
  6. 隸书犹鄙晋臣功:尽管隶书成就不及,但也不凡。
  7. 多才多艺如师少:真正有才华的师长实在稀少。
  8. 当世群贤尽嚮风:当代众多贤才无不向其仰慕。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紫袍”与“白足”,形成对比,增强诗句的韵律感。
  • 夸张:如“高名动九重”,夸大了名声的影响力。
  • 象征:如“龙墀”、“虎殿”,象征着权力和地位。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赞颂英公的才华和品德,表达了对优秀人才的尊重和对其影响力的认可,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当代人才稀缺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皇权和威严。
  • :象征权贵和实力。
  • :象征高远与飘渺,表现一种超然的境界。
  • 书法:象征文化修养和个人才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李若拙是哪一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2. 诗中提到的“小篆”与“隶书”主要指的是什么? A. 音乐
    B. 书法
    C. 绘画
    D. 诗词

  3. 诗中“昔岁高名动九重”中的“九重”指的是什么? A. 个人成就
    B. 皇宫
    C. 高山
    D. 大海

答案

  1. B. 宋代
  2. B. 书法
  3. B. 皇宫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赠卫八处士》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杜甫《赠卫八处士》与李若拙的《奉赠宣义大师英公》都表达了对高人雅士的敬仰,前者通过描绘友谊与人生艰难,后者则强调了个人才华的稀缺与社会的向往。两者都反映出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对人才的赞美,展现了时代对才华的重视。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李若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