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寄刘侍御
原文展示
衣多苔藓痕,犹拟更趋门。
自夏虽无病,经秋不过原。
积泉留岱鸟,叠岫隔巴猿。
琴月西斋集,如今岂复言。
白话文翻译
衣服上沾满了苔藓的痕迹,我依然想要再去你的门前。
自从夏天以来虽然没有生病,经过秋天却始终停留在原地。
积水的泉水留住了岱山的鸟,重重叠叠的山岫隔开了巴山的猿。
在西斋中弹琴赏月,现在怎能再说起往日的情怀呢?
注释
- 衣多苔藓痕:衣服上沾满苔藓的痕迹,意味着作者长时间未曾更换衣物,暗示了他的孤独和久居一地。
- 犹拟更趋门:依然想要去他人门前,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
- 自夏虽无病:自夏季以来虽然没有生病,但内心的孤独感依然存在。
- 经秋不过原:经过秋天却仍然没有离开原地,反映出一种无奈与停滞的状态。
- 积泉留岱鸟:积水的泉水吸引了岱山的鸟,表现出自然环境的宁静和美好。
- 叠岫隔巴猿:重重山峦隔开了巴山的猿,体现出自然的遥远和与世隔绝。
- 琴月西斋集:在西斋中弹琴赏月,表达了作者的清幽生活。
- 如今岂复言:如今怎么还会再提起往日的情感,暗示时间的流逝和情感的淡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贾岛(约779年-843年),字阮籍,号梦得,唐代著名诗人,曾任侍御史,因其个性孤傲,被称为“孤雁”。他的诗作多表现山水田园之美,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寄刘侍御》是贾岛寄给友人刘侍御的诗,反映了他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自我境遇的感慨。创作于孤独的生活环境中,诗中透出一丝哲理思考,表达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诗歌鉴赏
《寄刘侍御》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营造出了一种孤独而又清幽的氛围。诗的开头,作者以“衣多苔藓痕”展现了自己久居寂寞之地的状态,苔藓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积淀。接着,诗人提到“自夏虽无病”,这句话揭示了他的内心世界。虽然身体没有受到疾病的侵扰,但内心的孤独却愈发显著。
接下来的意象“积泉留岱鸟”和“叠岫隔巴猿”则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岱山的鸟与巴山的猿,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山水风景,也象征着诗人内心对自然的渴望与对友人的思念。最后的“琴月西斋集”,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的生活状态,但又流露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对大自然的描绘,又融入了个人情感,展现了贾岛深厚的诗歌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诗人在友人面前流露出一种孤独而又哲理的思考,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衣多苔藓痕:衣着上沾满了苔藓,表明长期未曾更换,暗示了孤独的生活和时间的流逝。
- 犹拟更趋门:即使如此,仍然希望去拜访友人,体现了对友情的渴望。
- 自夏虽无病:自夏季以来身体并无大碍,暗示心灵上的不安与孤独。
- 经秋不过原:经历了秋天,生活仍停滞不前,反映出一种无奈与沮丧。
- 积泉留岱鸟:自然中积水的泉水吸引鸟类,表现了宁静和谐美好的自然景象。
- 叠岫隔巴猿:重重叠叠的山岫隔开了远处的猿,象征着人与自然之间的距离感。
- 琴月西斋集:在西斋中弹琴赏月,表达了一种悠闲的生活情景。
- 如今岂复言:如今再提起往日的情感,表示对过去的怀念与时间的无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衣多苔藓痕”用苔藓比喻时间的流逝。
- 对仗:如“积泉留岱鸟,叠岫隔巴猿”,展现了工整的对仗工艺。
- 拟人:如“积泉留岱鸟”,赋予自然以生命。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主要围绕孤独与思念,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自然的向往,反映出一种超脱与哲理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苔藓:象征时间的积淀和孤独。
- 泉水:代表宁静与自然的美好。
- 山岫:象征着远离尘嚣的生活。
文化内涵
苔藓与泉水作为自然界的元素,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的崇敬与向往,而山岫的意象则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衣多苔藓痕”主要表达了什么? A. 身体健康
B. 孤独的生活
C. 友情的温暖 -
“积泉留岱鸟”中的“岱鸟”指的是哪个地方的鸟? A. 巴山
B. 岱山
C. 华山 -
诗的主题主要是关于: A. 自然景色
B. 孤独与思念
C. 生活的繁忙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竹里馆》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寄刘侍御》与王维的《竹里馆》都有对自然的描写和对孤独的反思,尽管风格略有不同,但都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与内心世界的深刻理解。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