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

时间: 2025-01-06 12:03:20

此生披衲过,在世得身闲。

日午游都市,天寒往华山。

言归文字外,意出有无间。

仙掌云边树,巢禽时出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僧
贾岛

此生披衲过,在世得身闲。
日午游都市,天寒往华山。
言归文字外,意出有无间。
仙掌云边树,巢禽时出关。

白话文翻译:

这辈子我披着僧衣生活,得以在世间悠闲自在。
正午时分我游玩都市,天寒时便前往华山。
言语是超越文字的,心思在有与无之间游离。
仙人的手掌在云边的树上,鸟巢不时有鸟儿出入。

注释:

  • 披衲:穿着僧衣,指僧人。
  • 身闲:身心自在,悠闲。
  • 日午:正午,阳光最强烈的时候。
  • 华山:著名的道教圣地,位于陕西省。
  • 言归文字外:言辞超越文字的局限。
  • 意出有无间:思想在有与无、存在与不存在之间流动。
  • 仙掌:指神仙的手掌,象征神秘与超脱。
  • 云边树:云边的树,象征高远的境界。
  • 巢禽:鸟巢,指栖息的鸟。

典故解析:

此诗涉及到道教文化,华山是道教的重要圣地,象征着追求道理与超脱尘世的理想。诗中提到的“仙掌”和“云边树”则代表了超越人间的境界与理想,表达了诗人向往自然与超脱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贾岛,唐代诗人,与王之涣、王维齐名,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严格的音韵著称,尤其以“送僧”一诗而著名。他生活在动荡的时代,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贾岛晚年,反映了他对修行生活的思考与对自然的向往。诗中表现出一种对于世俗生活的淡然与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对僧人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向往。首联“此生披衲过,在世得身闲”直接揭示了诗人的生活选择,表达了对修行和闲适的追求。接下来的“日午游都市,天寒往华山”则展现了诗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游历,反映了他对世俗与自然的融合思考。诗的后两联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探讨了语言与思想的关系,强调了超越文字的深刻理解,使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而又高远的思想境界。尤其是“仙掌云边树,巢禽时出关”通过生动的意象传达出一种超然的境界,令人对自然与灵魂的交融产生共鸣。整首诗在氛围上给人以宁静、清新之感,体现了贾岛的独特艺术风格与深刻哲理。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此生披衲过”:表示诗人选择了僧人生活,过着清贫而自在的日子。
    2. “在世得身闲”:强调在世间仍能保持内心的悠闲与自在。
    3. “日午游都市”:描绘诗人在正午时分游玩城市的场景。
    4. “天寒往华山”:寒冷的天气时,诗人向往去华山,寻求心灵的寄托。
    5. “言归文字外”:表达对言语的反思,认为真正的思想超越了文字的限制。
    6. “意出有无间”:思想在有与无之间徘徊,展示了哲学的深邃。
    7. “仙掌云边树”:用意象描绘出一种超然的境界,象征着神秘与理想。
    8. “巢禽时出关”:鸟儿在巢中出入,象征生活的自然与自由。
  •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如“仙掌”比喻高远的理想)、对仗(如“言归文字外,意出有无间”)、意象(如“华山”与“云边树”)等手法,构成了和谐而富有层次的艺术效果。

  • 主题思想: 全诗传达了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唐代诗人对道教与自然哲学的理解。

意象分析:

  • 披衲:象征修行者的生活方式。
  • 华山:道教圣地,象征追求理想与超脱。
  • 云边树:象征高远与神秘的理想境界。
  • 巢禽:象征自然界的生活状态与自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选择何种生活方式? A. 仕途
    B. 修行
    C. 商业
    D. 游历

  2. “华山”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财富
    B. 权力
    C. 理想
    D. 恋爱

  3. 此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A. 忧伤
    B. 轻松
    C. 超脱
    D. 愤怒

答案

  1. B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夜泊牛津》 王维

诗词对比: 可以将贾岛的《送僧》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进行对比,二者都表现了对友人的送别情感,但贾岛更注重内心的超脱与宁静,而王维则更加侧重于对友谊的深厚与依依不舍。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贾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