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崔参军往龙溪
王昌龄
龙溪只在龙标上,
秋月孤山两相向。
谴谪离心是丈夫,
鸿恩共待春江涨。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龙溪的所在地就在龙标山上,孤独的秋月与孤山相对而望。被贬谪的离别之情是作为男子汉的心情,而等待春江涨水的鸿恩则寓意着未来的美好希望。
注释:
- 龙溪:指的是龙溪河,位于龙标山下。
- 龙标:古地名,诗中指代龙溪的具体位置。
- 谴谪:被贬职、流放,常用于描述古代官员因犯错误而被削职的情形。
- 离心:离别之心,指对友人的思念和不舍。
- 鸿恩:指大恩情,形容对未来的期待。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龙溪”和“龙标”是具体的地名,可能与作者或崔参军的生活经历有关。古代诗人常用自然景物表达离愁别绪,象征着个人的境遇和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昌龄(698年-757年),字少伯,号少伯,唐代著名诗人,以边塞诗闻名,风格豪放,情感真挚,常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及对国家的关怀。
创作背景:
王昌龄生活在唐代盛世时期,政治上虽有波折,但其诗作常流露出对朋友的关心和对未来的希望,《送崔参军往龙溪》正是他送别朋友时的情感流露,体现了他对友情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的开头两句描绘了特定的自然环境,龙溪的宁静与孤山的对峙,营造出一种悲凉而又美丽的意境。接下来的两句则引入了作者的情感,表达了因被贬而生的离愁。通过“谴谪离心”的表达,王昌龄不仅展示了对崔参军的关切,同时也传达了自己内心的苦闷和不安。这种情感的交织,正是诗中深刻的内涵所在。最后一句提到的“鸿恩共待春江涨”,则展望了未来的美好,象征着希望和重新开始的可能性,显示了诗人的乐观态度。整体而言,诗歌通过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现了深厚的友情与对生活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龙溪只在龙标上:指出龙溪的位置在龙标山上,强调地理关系,暗示作者对地方的熟悉与依恋。
- 秋月孤山两相向:秋夜的月亮与孤独的山相对,展示出一种孤独的景象,暗示离别的情感。
- 谴谪离心是丈夫:男子汉因被贬谪而心生离愁,体现出对责任的担当与内心的挣扎。
- 鸿恩共待春江涨:期待未来的好时光,象征着希望与重生,表达了乐观的情绪。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的手法,如“秋月孤山”与“谴谪离心”,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情感相结合,形成意象鲜明的画面,提升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表达情感,传达了友人间的深厚情义与对未来的希望,表现了王昌龄对生活的思考与对友谊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龙溪:象征着归属与思念。
- 秋月:代表孤独与离别。
- 孤山:象征着坚韧与冷清。
- 春江:象征着希望与新生。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歌的情感基调,展现了作者对友谊与生活的深刻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龙溪”位于哪个山上? A. 孤山
B. 龙标
C. 秋月
D. 春江 -
“谴谪离心”中的“离心”指的是什么? A. 离别之心
B. 离开家乡
C. 离开的路
D. 离心力 -
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宋代
B. 唐代
C. 明代
D. 清代
答案:
- B. 龙标
- A. 离别之心
- B. 唐代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别》王之涣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王之涣的《送别》与王昌龄的《送崔参军往龙溪》在主题上都涉及离别与思念,但王之涣侧重于对友人的怀念,而王昌龄则更多地融入了自然景物的描绘,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王昌龄诗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