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春午睡 其二》

时间: 2025-01-06 12:12:39

绿杨庭院东风足。

透梵宇、回廊千曲。

蕃骑簇金屏,簟拂寒蛩褥。

云鬟掩映夫容肉。

新睡起、一痕红玉。

小胆怯空房,风动萧萧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海棠春午睡 其二
作者: 王士禛 〔清代〕

绿杨庭院东风足。
透梵宇回廊千曲。
蕃骑簇金屏,簟拂寒蛩褥。
云鬟掩映夫容肉。
新睡起一痕红玉。
小胆怯空房,风动萧萧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午后,庭院里绿杨树在东风中轻舞,微风透过回廊,悠然自得。繁华的骑士围绕在金色的屏风旁,竹席轻拂,驱散了寒冷的秋虫。云鬟轻轻掩映着她的美丽容颜,刚从梦中醒来,脸颊上还带着一抹红晕。她在这空荡荡的房间里感到些许胆怯,随着风的吹动,竹子发出沙沙的声响。

注释:

  • 绿杨:指春天新生的杨树,象征着生机与活力。
  • 庭院:指居住的场所,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梵宇:指佛教寺庙,传递出一种清幽的宗教气息。
  • 蕃骑:形容骑士众多,意指繁华的场景。
  • 云鬟:古代女子用来装饰头发的发型,象征着女性的美丽与优雅。
  • 红玉:指面颊的红润,像红色的玉石,形容女子的娇美。
  • 小胆怯:形容女子在宁静的环境中感到的微微恐惧。

典故解析:

此诗整体营造了一个春日的午后宁静美好景象,结合了自然与人文的气息,体现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与对女性美的赞美。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王士禛(1640-1711),字季常,号阮亭,晚号乐天,是清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他的诗风清新,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和描写女性情感。

  • 创作背景:清代社会相对安宁,经济繁荣,文人追求生活的雅致与情趣,王士禛的诗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产生,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海棠春午睡 其二》通过细腻的描绘,刻画了春日午后宁静的氛围与女性的娇美。诗的开头以“绿杨庭院东风足”引入,生动展现出春日的生机,营造出一个充满生命力的环境。接着,诗人通过“透梵宇回廊千曲”描绘出庙宇的回廊曲折,暗示着一种悠远的静谧感。此处不仅仅是空间的描写,更蕴含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延续。

随着意境的深入,诗人将视线转向繁华的场景,“蕃骑簇金屏”,为诗注入了动态的元素,表现出春日的繁华。接下来的描写中,“云鬟掩映夫容肉”则转向了女性的美丽,展现了女性在春日午后那种优雅与羞涩。最后一句“小胆怯空房,风动萧萧竹”则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现出一种内心的孤独感与对春日惬意的向往。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之美的同时,也通过女性的形象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体现了清代文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绿杨庭院东风足:描绘春天的庭院,绿杨树在东风中摇曳,生机盎然。
    • 透梵宇回廊千曲:寺庙的回廊曲折,带来幽静的氛围,暗示了时间的流转。
    • 蕃骑簇金屏:繁华的骑士围绕在金色屏风旁,显现出春日的热闹与活力。
    • 簟拂寒蛩褥:丝竹轻拂,驱散了残余的寒意,营造出温暖的环境。
    • 云鬟掩映夫容肉:女子的发型与脸庞相映成趣,表现出她的娇美。
    • 新睡起一痕红玉:刚醒来,脸上带着红晕,暗示着春日的温暖与生动。
    • 小胆怯空房:女子在空荡荡的房间中感到微微的怯意,增添了一丝情感的复杂性。
    • 风动萧萧竹:随着风的吹动,竹子发出沙沙声,增强了环境的宁静感。
  2.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红玉”比喻女子的面颊,形象生动。
    • 拟人:风动竹声,赋予风与竹子生命,增强了画面的动感。
    • 对仗:诗句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3.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春天为背景,通过对亭院、女性的描绘,体现了生机与美感,反映出诗人对春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女性温柔细腻的情感。

意象分析:

  • 绿杨:象征春天的生机。
  • 梵宇:传递出宗教的宁静与深邃。
  • 云鬟:象征女性的优雅与柔美。
  • 红玉:传达出女性的娇羞与生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绿杨”指的是: A. 绿柳
    B. 绿杨
    C. 绿树

  2. “云鬟”指的是: A. 男子发型
    B. 女子发型
    C. 动物发型

  3. 诗中“蕃骑簇金屏”意指: A. 骑士围绕在金色屏风旁
    B. 骑士在战斗
    C. 骑士在饮酒

答案:1.B 2.B 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王士禛的《海棠春午睡 其二》与杜甫的《春望》都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但王士禛更侧重于个体情感和女性的细腻描写,而杜甫则更多地表现了对国家和社会的思考与忧虑,体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王士禛研究》
  • 《古代诗词鉴赏与解析》
  • 《中国古典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