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题牡丹》
时间: 2025-01-01 10:28:0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去有馀春。且付花神。天香满地不沾尘。报道夜来新雨过,雨过还新。芳意比佳人。谁写花真。碧云为盖草为茵。刚道花王谁不信,疑是前身。
白话文翻译
春天已经过去,但依然留有春的余韵。将这份美好托付给花神,花香遍地,没有一点尘埃。听说昨夜新雨过后,花朵更显得娇嫩。花香的气息仿佛比美人还要动人,谁能描绘出这花的真实呢?碧蓝的天空如同盖子,绿草如同柔软的垫子。刚刚说到“花王”,谁能不信?简直让人怀疑这花是前世的化身。
注释
- 春去有馀春:春天虽然已经过去,但仍然有春的余韵。
- 且付花神:将美好的花景寄托给花神。
- 天香满地不沾尘:花香遍布大地,毫无尘埃之气。
- 报道夜来新雨过:听说昨夜刚刚下过一场新雨。
- 芳意比佳人:花香的意蕴比美人更动人。
- 谁写花真:谁能把花的真实美写出来呢?
- 碧云为盖草为茵:碧蓝的云彩如盖,绿草如垫。
- 刚道花王谁不信:刚提到“花王”,谁会不相信?
- 疑是前身:让人怀疑这花仿佛是前生的化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东阳(公元1493年-1565年),字德邻,号阮亭,明代诗人、书法家和政治家。李东阳生于明成祖永乐年间,曾任翰林院编修,深受皇帝器重。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而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春天,正是花卉盛开的季节,诗人以牡丹为题,寄托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向往。
诗歌鉴赏
《浪淘沙·题牡丹》通过对牡丹的细致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景和诗人对花的热爱。诗中以“春去有馀春”开篇,既表达了春天的流逝,又暗示了春天的余温依旧,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接着,诗人将花的美好寄托于花神,表现了对自然的敬仰与热爱。
诗中提到“天香满地不沾尘”,不仅描绘了花香四溢的景象,还传达出一种纯净和无瑕的美感。紧接着,诗人通过“报道夜来新雨过,雨过还新”描绘了雨后花朵的娇嫩,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此处的“芳意比佳人”则将花的美与人的美相提并论,显示出诗人对花的赞美之情。
最后,诗人以“疑是前身”结束,给人一种神秘感,仿佛牡丹不仅仅是花,更是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象征。整首诗情景交融,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美的执着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去有馀春:春天虽然已经过去,但留下了春的余韵,体现了春天的美好。
- 且付花神:将这份美好托付给花神,表达对自然的敬仰。
- 天香满地不沾尘:花香四溢,环境清新,传达出无尘的美感。
- 报道夜来新雨过,雨过还新:新雨滋润了花朵,使其更加娇嫩。
- 芳意比佳人:花香的韵味比美人更迷人,强调花的独特魅力。
- 谁写花真:感叹没有人能完全描绘花的真实美。
- 碧云为盖草为茵:描绘出蓝天和绿草的自然景象。
- 刚道花王谁不信,疑是前身:表达对牡丹的高度赞美,仿佛是前生的化身。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香比作佳人,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 拟人:将花托付给花神,赋予了花以生命。
- 对仗:如“天香满地”和“雨过还新”,使诗句更为和谐。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牡丹的描绘,表达了自然的美好与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美。
意象分析
- 牡丹:象征富贵、美丽,是春天的代表。
- 春天:代表希望与生机,寓意新的开始。
- 花香:象征纯净与美好,传达出一种无尘的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天香满地不沾尘”,意味着什么?
- A. 花香四溢,环境清新
- B. 花香淡薄,灰尘满地
- C. 花香无比,环境肮脏
- D. 花香只在空中
-
“芳意比佳人”是指什么?
- A. 花的香气比不上美人的
- B. 花的美丽与佳人相比
- C. 花的韵味比美人更动人
- D. 佳人的美丽超越花的
答案: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李白
- 《月下独酌》李白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春夜喜雨》描绘了春雨滋润万物的景象,与李东阳的《浪淘沙·题牡丹》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李白更侧重于雨的描写,而李东阳则集中于花的美丽。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元明清诗词选》
- 《明代诗人李东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