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其三》
时间: 2025-01-19 13:43:42意思解释
浪淘沙 其三
原文展示:
疏雨滴芭蕉。艳冷香消。柳枝难比旧时腰。秋意早知人意改,做出萧条。书帙也须抛。锦字谁挑。便逢花月转无聊。记得春来如中酒,不自今朝。
白话文翻译:
细雨轻轻地打在芭蕉叶上,鲜艳的花香已经消散。柳枝的姿态比不上往昔的婀娜。秋天的情意早已和人的心意产生了变化,营造出一片萧条。书本也该抛弃了,谁来挑选那华丽的字句呢?即使遇到花和月,也感到无聊。只记得春天来时如同饮酒般的欢畅,怎能不让人怀念如今的情景。
注释:
- 疏雨:细小而稀疏的雨。
- 芭蕉:一种植物,常用于描写雨景。
- 艳冷:形容花色艳丽但香气却冷淡消散。
- 柳枝:柳树的枝条,象征着柔美的姿态。
- 秋意:指秋天的情绪与氛围。
- 书帙:书本的封面,象征知识与文化。
- 锦字:华丽的文字,形容优美的诗文。
- 花月:春天的花和明月,象征美好的时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亮武,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歌风格清新,常以自然景观抒发情感,反映个人的生活感受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秋天,正值季节变换之际,诗人借助自然景象表达了对逝去春天的怀念以及对秋天孤寂萧条的感慨,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和情感的变化。
诗歌鉴赏:
《浪淘沙 其三》展示了诗人对秋天的深刻感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营造出一种萧条的氛围。开头的“疏雨滴芭蕉”生动地表现了细雨的轻柔与芭蕉的清新,传达出一种静谧的美感。但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却逐渐揭示出秋意的冷淡与人的心情变化,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
诗中“柳枝难比旧时腰”,不仅是对柳树的描写,更是对自己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渴望。随着季节的改变,诗人感到秋天的萧条与无聊,书本与华丽的文字也变得无意义,这种情感的转折充满了无奈与感伤。
最后一句“记得春来如中酒,不自今朝”则是对春天的回忆,春天带来的愉悦如同美酒般让人陶醉,而如今却只能感叹时光的流逝,表现出一种失落感和对岁月的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疏雨滴芭蕉”:描绘细雨轻轻打在芭蕉上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清新静谧的氛围。
- “艳冷香消”:鲜艳的花香已经消失,表现出秋天的冷清。
- “柳枝难比旧时腰”:柳枝的纤细不再,暗示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 “秋意早知人意改,做出萧条”:秋天的情感变化与人的内心感受相呼应,表现出时光的无情。
- “书帙也须抛”:知识与文化在秋天的萧条中显得无意义。
- “锦字谁挑”:华丽的语言和诗句失去了挑选的价值。
- “便逢花月转无聊”:即使遇到美丽的花和明月,内心依然感到无聊。
- “记得春来如中酒,不自今朝”:对春天的怀念,感叹时光的流逝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春来如中酒”比喻春天的欢乐。
- 拟人:秋意“早知”人意变化,赋予秋天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书帙”与“锦字”,形成对比,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季节变化和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怀念过去的美好,同时又感受到秋天的萧条与孤独,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美好时光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疏雨:象征着细腻柔和的情感。
- 芭蕉:代表自然与生命的美好。
- 柳枝:象征着柔美与脆弱,暗示人事的无常。
- 书帙:隐喻知识与文化的价值。
- 花月:象征着美好的时光与青春的回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疏雨滴芭蕉”中“疏雨”指的是什么? A) 大雨
B) 小雨
C) 暴雨
D) 雪 -
诗中提到的“秋意早知人意改”表现了什么? A) 秋天的美丽
B) 人心的变化
C) 对春天的怀念
D) 自然的规律 -
“记得春来如中酒”的意思是: A) 春天来时很冷
B) 春天带来了欢乐
C) 春天的酒很贵
D) 春天不再回来了
答案:
- B) 小雨
- B) 人心的变化
- B) 春天带来了欢乐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现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但她的笔调更加细腻,更侧重于情感的内心描绘,而曹亮武则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表现出对季节变换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曹亮武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经与宋词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