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裴校书从大夫淄川觐省》

时间: 2025-01-19 21:33:20

尚书未出守,爱子向青州。

一路通关树,孤城近海楼。

怀中江橘熟,倚处戟门秋。

更奉轻轩去,知君无客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裴校书从大夫淄川觐省
作者: 岑参

尚书未出守,爱子向青州。
一路通关树,孤城近海楼。
怀中江橘熟,倚处戟门秋。
更奉轻轩去,知君无客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尚书大人尚未出任守职,而我的儿子正朝青州去。一条通往青州的路旁,树木成行,远处的孤城临近海边的楼阁。怀中盛着成熟的江橘,倚靠在戟门旁,正值秋天。更为送你轻快的马车前往,知道你没有客人的忧愁。


注释

  • 尚书:指的是官职名称,古代主管文书的官员。
  • 爱子:指作者的儿子。
  • 青州:古代地名,今山东省。
  • 通关树:通往青州的路旁,树木成行。
  • 孤城:指远处的城池,表明其孤立无援。
  • 戟门:古代门的一种,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地点。
  • 轻轩:指轻便的马车。

典故解析

“孤城近海楼”可以看作是对边疆孤立状态的隐喻,表现出诗人在送别时对朋友的关心与祝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岑参(715年—770年),字子美,号青门,唐代诗人,出身于山西。岑参以边塞诗闻名,作品多描绘边疆风光和士兵生活,风格豪放激昂。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岑参任职期间,正值国家动荡,边塞战事频繁,因此诗中流露出对友人的关怀与祝福,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关注与对友人前途的美好祝愿。


诗歌鉴赏

《送裴校书从大夫淄川觐省》是一首充满情感的送别诗,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情冷暖,展现出对友人的深厚感情。开篇提到“尚书未出守”,让人感受到一种未尽的期待与不安。接着,诗人描绘了一路通往青州的景象,树木成荫,孤城临海,展现出一幅静谧的风景。这不仅是送别的背景,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映射。

“怀中江橘熟,倚处戟门秋”一句中,江橘的成熟象征着丰收与美好,而秋天则是成熟与衰落的交替,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最后,诗人用“更奉轻轩去,知君无客愁”来表达对友人的关心,希望他在旅途中不必忧愁。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融入了深厚的情感,呈现出温暖而又略带忧伤的送别情景。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尚书未出守:指尚书未到任,表现出对未来的期待与不安。
  2. 爱子向青州:提到儿子出行,增加了个人情感的色彩。
  3. 一路通关树:描绘出旅途的自然风光,传达出一份宁静。
  4. 孤城近海楼:通过孤城与海楼,表现出边疆的孤独感。
  5. 怀中江橘熟:江橘象征丰收,增添了生活的美好。
  6. 倚处戟门秋:戟门秋天,表现出时间的流逝,带来一种淡淡的忧伤。
  7. 更奉轻轩去: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希望他旅途顺利。
  8. 知君无客愁:希望朋友在此行中不必忧愁,传达了深厚的友情。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观反映人物情感,如“孤城近海楼”隐喻孤独。
  • 对仗:诗中有对仗的词句,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 意象:使用自然景象和生活细节,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送别展开,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与个人情感的流露,体现了友情的珍贵与人生的无常,是对友人的祝福与对未来的期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青州:象征着远方的理想与希望。
  2. 孤城:象征着孤独与无助。
  3. 江橘:象征着生活的美好与丰收。
  4. 戟门: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转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尚书”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书籍
    • B. 官职名称
    • C. 一种乐器
  2. “孤城近海楼”中的“孤城”象征什么?

    • A. 繁华
    • B. 孤独
    • C. 安宁
  3. 诗中的“怀中江橘熟”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失落
    • B. 丰收的喜悦
    • C. 忧伤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高适的《燕歌行》

诗词对比

岑参的《送裴校书从大夫淄川觐省》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描绘了自然景观,但岑参更注重表达个人情感,而王之涣则更多地表现出壮丽的景色与豪情。两首诗都通过景象的描写反映出诗人的内心情感,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岑参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