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豆叶黄 陈克 〔宋代〕
秋千人散小庭空。 麝冷灯昏愁杀侬。 独有闲阶两袖风。 月胧胧。 一树梨花细雨中。
白话文翻译
秋千上的人已经散去,小庭院变得空荡荡。 麝香的味道淡了,灯光昏暗,让我感到无比愁苦。 只有闲散的台阶上,我独自感受着两袖间的风。 月亮朦胧, 一棵树上的梨花在细雨中摇曳。
注释
- 麝冷:麝香的味道淡了,暗示时间的流逝或情感的淡化。
- 愁杀侬:极度愁苦,“侬”是古汉语中的“我”。
- 月胧胧:月亮朦胧,形容月光不清晰。
- 一树梨花细雨中:梨花在细雨中,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克(约1081年—约1137年),字子高,号赤城居士,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婉丽,善于描绘细腻的情感和自然景物。此诗可能创作于陈克晚年,表达了一种孤独和忧愁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千人散后的空寂场景,通过麝香、灯光、风、月亮和梨花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愁苦。可能反映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感慨或对某段情感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简洁的语言,营造出一种凄凉而美丽的氛围。首句“秋千人散小庭空”直接点出了场景的空寂,秋千作为欢乐的象征,其上人散后的空荡,暗示了欢乐的短暂和随后的孤独。接下来的“麝冷灯昏愁杀侬”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孤独感,麝香的冷淡和灯光的昏暗,都是情感淡化和时间流逝的象征。
“独有闲阶两袖风”一句,通过“闲阶”和“两袖风”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独自一人的孤寂。最后的“月胧胧。一树梨花细雨中”则以朦胧的月光和细雨中的梨花,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凄美,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秋千人散小庭空:直接描绘了一个空荡的场景,秋千上的人已经散去,小庭院变得空荡荡,营造出一种孤独和寂寞的氛围。
- 麝冷灯昏愁杀侬:通过麝香的冷淡和灯光的昏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苦和孤独。
- 独有闲阶两袖风:诗人独自一人,感受着台阶上的风,进一步加深了孤独感。
- 月胧胧:朦胧的月光,增添了一种梦幻般的氛围。
- 一树梨花细雨中:梨花在细雨中摇曳,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景象,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修辞手法:
- 意象:通过秋千、麝香、灯光、风、月亮和梨花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凉而美丽的氛围。
- 对比:秋千人散的空荡与诗人内心的孤独形成对比,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愁苦,通过对空寂场景和细腻意象的描绘,传达了对逝去时光或某段情感的怀念和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千:欢乐的象征,人散后的空荡暗示了欢乐的短暂和随后的孤独。
- 麝香:情感淡化和时间流逝的象征。
- 灯光:昏暗的灯光加深了孤独感。
- 风:台阶上的风,展现了诗人独自一人的孤寂。
- 月亮:朦胧的月光,增添了一种梦幻般的氛围。
- 梨花:在细雨中摇曳的梨花,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景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麝冷灯昏”暗示了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情感的淡化 C. 孤独的感受 D. 欢乐的氛围
-
“一树梨花细雨中”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 A. 欢乐的 B. 凄美的 C. 热闹的 D. 宁静的
-
诗中的“愁杀侬”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乐 B. 忧愁 C. 宁静 D. 愤怒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孤独和愁苦的情感,通过细腻的意象和简洁的语言,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氛围。
诗词对比:
- 陈克的《豆叶黄》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通过细腻的意象和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孤独和愁苦的情感,但陈克的诗更加注重场景的描绘,而李清照的诗则更加注重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陈克的其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和创作特点。
- 《李清照诗词选》:收录了李清照的诗词,可以与陈克的诗进行对比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