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谒张别驾》

时间: 2025-01-17 10:48:18

入境欢声听野农,题舆今有曲江公。

官居寒露清冰里,人在光风霁月中。

席有新诗吟客满,案无滞牍讼庭空。

只愁骥足难淹久,行捧丝纶入汉宫。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代谒张别驾
作者:姚勉 〔宋代〕

入境欢声听野农,
题舆今有曲江公。
官居寒露清冰里,
人在光风霁月中。
席有新诗吟客满,
案无滞牍讼庭空。
只愁骥足难淹久,
行捧丝纶入汉宫。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进入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乡村,听见农民的歌声。今天的游览中,曲江的公子正好在此。诗人身居寒冷的官职,心却在清澈的风光和晴朗的月色中。席上新诗吟唱的客人众多,案上没有积压的公文和诉讼,庭院也是空旷的。诗人唯一的担忧是,骏马的脚步难以长久停留,只能带着文书走入汉宫。

注释

字词注释

  • 入境:进入这个地方。
  • 欢声:欢快的声音。
  • 曲江:指的是曲江池,古代著名的游览胜地。
  • 官居寒露:指身处官位,气候如寒露般清冷。
  • :宴席或座位。
  • 新诗:指当时流行或刚创作的诗歌。
  • :优秀的马。
  • 丝纶:指文书、文稿。

典故解析

  • 汉宫:指汉代的宫殿,象征着高官厚禄和权力的中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勉,宋代人,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闻名。诗人常常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情世态,表达对现实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一个游玩之际,诗人借此机会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自己身处寒冷官职的感慨,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中对诗歌和文人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代谒张别驾》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友人的思念。开头两句,通过“欢声”和“曲江公”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田园画面,传递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这种氛围与后文中“官居寒露清冰里”的孤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示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诗中提到的“席有新诗吟客满,案无滞牍讼庭空”,展现了诗人对文人生活的向往与对官场乏味的反感。在这里,诗人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出一个理想中的聚会场景,充满了诗意和文化气息。

最后两句“只愁骥足难淹久,行捧丝纶入汉宫”,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与对理想的追求。诗人希望能够长留在美好的环境中,但却不得不回到繁忙的官场中,体现了文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入境欢声听野农:诗人在进入乡村时,听见农民欢快的歌声,营造出一种生动的田园气息。
  • 题舆今有曲江公:提到曲江公子,暗示着这一带的名士与风雅。
  • 官居寒露清冰里:表明诗人身处官职,身心都感到寒冷。
  • 人在光风霁月中:心灵却在晴朗的自然环境中,表现出一种渴望自由的情感。
  • 席有新诗吟客满:宴席上聚集了许多吟诗作对的朋友,显示出文化的繁荣。
  • 案无滞牍讼庭空:暗示诗人对官务的厌倦与逃避。
  • 只愁骥足难淹久:表达对长久留在理想环境的担忧。
  • 行捧丝纶入汉宫:最终不得不回到繁忙的官场,体现出对现实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寒露”“清冰”作为对比,强调官职的艰难。
  • 对仗:如“席有新诗吟客满,案无滞牍讼庭空”,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乡村自然生活的向往,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挣扎和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欢声:象征着田园生活的美好与宁静。
  • 寒露:代表了官场的冷清与孤寂。
  • 新诗:象征着文化的繁荣与文人的理想追求。
  • 骥足:象征着诗人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曲江公”指的是:
    A. 一位农民
    B. 一个游玩的人
    C. 名士

  2. 诗人对官场的感觉是:
    A. 愉快
    B. 厌倦
    C. 无所谓

  3. “只愁骥足难淹久”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担忧?
    A. 自然环境
    B. 理想生活的短暂
    C. 乡村的贫穷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展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与理想。
  • 《早发白帝城》李白: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悟。

诗词对比

  • 《代谒张别驾》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但《代谒张别驾》更关注于人与环境的矛盾,而《山居秋暝》则强调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文观止》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