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醉倚危墙》

时间: 2025-01-04 07:37:15

醉倚危墙,望中归思生天际。

山腰渚尾。

几簇渔樵市。

帆落西风,一段芦花水。

八千里。

锦书欲寄。

新雁曾来未。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点绛唇·醉倚危墙
作者: 石孝友 〔宋代〕

醉倚危墙,望中归思生天际。
山腰渚尾。几簇渔樵市。
帆落西风,一段芦花水。
八千里。锦书欲寄。
新雁曾来未。

白话文翻译:

我醉酒倚靠在高墙上,远望天边生起归乡的思绪。
山腰和水边,几簇渔夫和樵夫的村落。
帆船在西风中落下,一段芦苇丛生的水面。
八千里之外,我想寄去锦书。
不知新来的大雁是否已经到达。

注释:

  • 醉倚:醉酒后倚靠,形容一种放松和迷醉的状态。
  • 危墙:高而危险的墙,可能暗示孤独和不安。
  • 归思: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 渚尾:水边的沙洲或小岛。
  • 渔樵市:渔夫和樵夫的小集市,表达生活的宁静。
  • 帆落西风:船帆在西风中下落,象征着归程的开始。
  • 锦书:用锦缎写的信,寓意珍贵的书信。
  • 新雁:新来的大雁,通常象征着归来或离去的亲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石孝友,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其作品多描写山水田园,情感细腻,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文化繁荣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表现对故乡的思念和归属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和家庭的重视。

诗歌鉴赏:

《点绛唇·醉倚危墙》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在开头“醉倚危墙”中,诗人以醉酒的状态引入,暗示了一种放松和无所顾忌的心境。接着,通过“望中归思生天际”,诗人将思乡情绪提升到一种几乎可以触及的高度,使得读者感受到那种强烈的归属感。

诗中提到的“山腰渚尾”描绘了一个恬静的自然环境,渔樵市的存在让人感受到生活气息的浓厚。西风中的“帆落”,则象征着归心似箭的迫切,结合“八千里”的遥远,表现了对远方亲人的关心和思念。

最后两句“锦书欲寄,新雁曾来未”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希望通过信件传达思念,而新雁是否来过则留给读者一种无尽的遐想与期待。这一系列意象的交织,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深刻表达了对人情和故乡的眷恋。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醉倚危墙:醉酒后倚靠在高墙,表明一种放松和迷醉的状态。
  2. 望中归思生天际:远望天际,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3. 山腰渚尾:描绘山水之间的宁静,营造一种优美的自然环境。
  4. 几簇渔樵市:细腻描绘渔夫和樵夫的生活场景。
  5. 帆落西风:船帆在西风中下落,象征归程的开始。
  6. 一段芦花水:芦苇丛生的水面,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7. 八千里:距离遥远,表达思念的深重。
  8. 锦书欲寄:想要寄去的珍贵书信,表现思念之情。
  9. 新雁曾来未:对亲人来信的期待,渲染思念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思乡情比作归雁,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拟人:赋予自然事物以情感,使读者更易产生共鸣。
  • 对仗:整首词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韵律感和艺术美。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传达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亲人的关心,表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放松和无忧的状态。
  • :暗示孤独和不安。
  • :象征归来或离去的亲人。
  • :自然的象征,带来宁静和思考的空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醉倚危墙”意指什么? A. 醉酒后倚靠墙壁
    B. 在墙上画画
    C. 和朋友在墙边聊天
    D. 倚靠墙壁看风景

  2. 诗中提到的“锦书”象征着什么? A. 书法作品
    B. 珍贵的书信
    C. 诗歌
    D. 小说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如梦令》中的思乡情感与《点绛唇·醉倚危墙》相似,都是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情感,但李清照更注重细腻的情感描写,而石孝友则通过更丰富的自然意象增添了画面感。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词解读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