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醉袖吟鞭行色里》
时间: 2024-09-19 22:08:3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江仙·醉袖吟鞭行色里
作者: 石孝友 〔宋代〕
醉袖吟鞭行色里,帽檐低处风斜。
晚山一半被云遮。
残阳明远水,古木集栖鸦。
暮去朝来缘底事,不如早早还家。
曲屏深幌小窗纱。
翠沾眉上柳,红搵脸边花。
白话文翻译:
在醉意朦胧的袖子中,吟诵着诗句,鞭子轻轻挥动,行色匆匆。
帽檐低低,微风轻斜而来。
晚山的一半被云雾遮掩。
夕阳映照着远处的水面,古老的树木上栖息着乌鸦。
日夜交替,究竟为了什么呢?不如早早回家。
曲屏深处,轻纱窗帘摇曳。
翠绿的柳叶沾染了我的眉梢,红艳的花朵掩映在我的脸旁。
注释:
- 醉袖:形容诗人在醉酒状态中的情景,袖子轻舞。
- 吟鞭:吟诵诗句,手中持鞭,表现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
- 帽檐低处:指帽子的边缘低垂,遮住了视线,增添了朦胧感。
- 晚山:傍晚时分的山景,带有静谧的美感。
- 残阳:夕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栖鸦:乌鸦聚集在古木上,给人一种孤寂的感觉。
- 缘底事:究竟是为了什么事,表达对生活意义的思考。
- 曲屏深幌小窗纱:描绘了一个静谧的室内环境,细腻而温馨。
- 翠沾、红搵:形容柳叶的绿色和花朵的红色,生动地描绘出自然的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石孝友,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闻名。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语言生动,情感丰富。生平事迹较少见,但其作品流传甚广,在古典诗词中占有一席之地。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一个宁静的傍晚,诗人或许正经历着对生活的感慨与对归家的期盼。诗中充分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反映出当时社会人们对生活的追求与对宁静的向往。
诗歌鉴赏:
《临江仙·醉袖吟鞭行色里》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思考的词作。词中描绘了诗人醉酒后的轻松与洒脱,伴随着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归家的渴望。开头两句以“醉袖吟鞭行色里”引入,生动地描绘了诗人的状态,他在轻松的氛围中吟诵,表现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接着通过帽檐低处的微风、晚山被云遮的画面,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
随着诗意的展开,残阳映照着远处的水面,古木上栖息的乌鸦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孤独感。诗人在这里开始反思生活的意义,提出“暮去朝来缘底事”,引发读者对人生的深思。最后,诗人回归到温馨的家中,表达了对归属感的向往,令人感受到一种温暖的情感。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细腻,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醉袖吟鞭行色里:描绘诗人醉意朦胧中的状态,表现出一种随性而洒脱的情感。
- 帽檐低处风斜:帽檐低垂,风轻轻吹来,营造了一种温柔的氛围。
- 晚山一半被云遮:傍晚的山景,云雾缭绕,增添了诗的神秘感。
- 残阳明远水,古木集栖鸦:夕阳映照着水面,古树上的乌鸦暗示孤独与时光流逝。
- 暮去朝来缘底事,不如早早还家:反思生活的意义,提出宁愿早早回家,表达对归属的向往。
- 曲屏深幌小窗纱:描绘宁静的室内环境,营造温馨的氛围。
- 翠沾眉上柳,红搵脸边花:生动描绘自然的美,柳叶与花朵映衬出诗人的青春活力。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比喻的方式描绘自然景象,展现诗人内心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诗中多处运用对仗手法,使诗句更加工整、韵律和谐。
- 拟人:通过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使得诗句更加生动。
-
主题思想: 本诗的主题思想在于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诗人在醉意中感受到生活的急促与孤独,但最终还是选择归家,体现出对家庭与温暖的向往。
意象分析:
- 醉袖:象征着自由与洒脱的生活态度。
- 晚山:代表着宁静与思索,暗示人生的无常。
- 残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 古木与栖鸦:代表着孤独与岁月的沉淀。
- 柳与花:象征着青春与自然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醉袖”代表什么? A. 诗人醉酒后的状态
B. 诗人的悲伤
C. 诗人的家庭
D. 诗人的朋友 -
“残阳明远水”中,“残阳”象征着什么? A. 新的开始
B. 时间的流逝
C. 快乐的时光
D. 自然的美 -
诗中的“翠沾眉上柳,红搵脸边花”表达了什么情感? A. 伤感
B. 温馨与自然的美
C. 寂寞
D. 忧虑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描写了对自然的热爱与思考,但更多的是女性的细腻情感。
- 苏轼《水调歌头》:表达对人生的哲思与对时间的感慨,风格稍显豪放。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