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苏公佐修撰知梓州》

时间: 2025-01-04 10:43:49

乘轺旧西蜀,出镇复东川。

父老知遗爱,壶浆定满前。

江山昔年路,旄节异邦权。

望重朝中旧,疆分剑外天。

岁登无猛政,蛮服罢防边。

去国身虽乐,忧时论独坚。

孤诚抱松直,汇进比茅连。

我亦相従逝,疏狂且自全。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苏公佐修撰知梓州

乘轺旧西蜀,出镇复东川。
父老知遗爱,壶浆定满前。
江山昔年路,旄节异邦权。
望重朝中旧,疆分剑外天。
岁登无猛政,蛮服罢防边。
去国身虽乐,忧时论独坚。
孤诚抱松直,汇进比茅连。
我亦相従逝,疏狂且自全。

白话文翻译

乘坐着马车,回到旧日的西蜀,重新出镇去东川。
乡亲们知道他的恩德,准备了满满的壶浆相迎。
江山的旧日路途,旌旗在异国的权力下飘扬。
在朝中他曾受人尊重,疆域却分隔在剑外的天边。
这一年政务没有显著的作为,蛮族的服饰已无需防备。
离开故国虽然心情愉快,但对时局的忧虑却始终坚守。
我对他的诚意如松树般直立,情谊汇聚如茅草般连绵。
我也将随他而去,纵然疏狂,却也保持自我的完整。

注释

  • 乘轺:乘坐马车。
  • 西蜀:指四川一带,古称蜀。
  • 壶浆:指酒水,表示乡亲们热情好客。
  • 旄节:古代军旗,象征权力。
  • 疆分:疆域的分隔。
  • 剑外:指国境之外。
  • 蛮服:指少数民族的服饰。
  • 孤诚:指孤独的真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1112),字子由,号晦庵,北宋著名诗人、政治家,苏轼之弟。苏辙一生致力于政治、文化,曾任职于多个地方,关注民生,倡导改革。他的诗风较为沉郁,常表现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苏辙送别友人苏公(即苏公佐)赴梓州任职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政治局势的忧虑。诗中融合了个人情感与国家大义,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厚情感和对未来的思考。

诗歌鉴赏

《送苏公佐修撰知梓州》是一首抒情诗,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国家时局的忧虑。诗的开篇描绘了乘车出发的情景,表现出一种离别的惆怅。苏辙提到乡亲们对苏公的爱戴,暗示了苏公的为政之道得民心,而“壶浆定满前”则体现出地方民众的热情与感激。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用“江山昔年路”引入对历史的思考,表现出对国家兴衰的忧虑。“旄节异邦权”则揭示了外族的威胁,暗示着当时国家的动荡与不安。诗人在此表达了对友人前途的祝福,也流露出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对“岁登无猛政”的描绘,可以看出对时政的不满与无奈。

最后几句,诗人以个人情感为线索,表达了对未来的态度和对友人的支持。他愿意陪伴友人一起面对挑战,尽管个人处境疏狂,但内心却有坚定的信念。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使人感受到诗人深邃的思考与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乘轺旧西蜀:诗人乘坐马车,回到自己曾经生活的地方,表明对故土的眷恋。
  2. 出镇复东川:再次出发到东川,暗示着新的旅程和使命。
  3. 父老知遗爱:乡亲们知道苏公的恩德,表现出他在民间的良好声誉。
  4. 壶浆定满前:乡亲们用酒水相迎,象征着热情和感激。
  5. 江山昔年路:对历史的追忆,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6. 旄节异邦权:外族的权势和威胁,暗示国家面临的挑战。
  7. 望重朝中旧:在朝中的地位显赫,然而面临国境的分隔。
  8. 疆分剑外天:疆域的分界,剑表示武力和边疆的危险。
  9. 岁登无猛政:对当前政治的批评,表明对时政的不满。
  10. 蛮服罢防边:少数民族的服饰已不再需要防备,暗示和平的到来。
  11. 去国身虽乐:离开故国虽然感到愉快,但心中仍有忧虑。
  12. 忧时论独坚:对时局的忧虑,显示出诗人的责任感。
  13. 孤诚抱松直:表达真诚的品德,像松树一样坚定不移。
  14. 汇进比茅连:情谊如同茅草般相连,体现深厚的友情。
  15. 我亦相従逝:诗人愿意陪伴友人一起前行。
  16. 疏狂且自全:尽管疏狂,但仍然保持自我。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父老知遗爱,壶浆定满前”,形成鲜明的对照,增强了音韵美。
  • 比喻:将友情比作松树与茅草,显示了诗人与友人间深厚的情感。
  • 排比:通过排比句式加强情感的表达,如“去国身虽乐,忧时论独坚”。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友人的祝福与对国家时局的忧虑。诗人通过描写离别、乡亲的热情,以及对未来的思考,展现出深厚的情谊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马车:象征着旅途与离别。
  • 壶浆:象征着乡民的热情与感激。
  • 松树:象征着坚韧与真诚。
  • 茅草:象征着友情的连绵不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回到西蜀?

    • A. 马车
    • B. 船
    • C. 骑马
    • D. 走路
  2. 诗中提到的“蛮服”指的是哪个地方的服饰?

    • A. 中原
    • B. 西南
    • C. 外族
    • D. 北方
  3. 诗人对友人的态度是?

    • A. 漠不关心
    • B. 深情厚谊
    • C. 轻视
    • D. 竞争

答案

  1. A. 马车
  2. C. 外族
  3. B. 深情厚谊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李白):同样表达了离别的情感。
  • 《赠卫八处士》(王维):展现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诗词对比

《送友人》《送苏公佐修撰知梓州》在主题上均涉及离别与友情,但李白的作品更为洒脱,而苏辙则更为沉郁。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对宋代诗歌的整体分析。
  • 《苏辙传》:关于苏辙生平及其文学成就的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