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子瞻二月十日雪》
时间: 2025-01-19 22:41:3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子瞻二月十日雪
春雪漫天密又稀,
勾芒失据走灵威。
故欺贫窭冬裘尽,
巧助遨游酒盏飞。
林下细花添百草,
阶前轻素剪新机。
老农先解忧桑柘,
九月家人当授衣。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雪花纷纷扬扬,有的稠密,有的稀疏,
就像勾勒的景象失去了生动的气势。
却故意欺负那些贫穷的人,让他们的冬衣都穿不成,
却又巧妙地帮助人们在酒盏间放飞思绪。
林下细小的花草增添了百草的生机,
台阶前轻盈的白色花朵剪裁出新的生机。
老农人开始想办法解忧,种上桑树和柘树,
到了九月时,家人将要穿上新衣。
注释:
- 春雪:春天的雪。
- 勾芒:指风景的勾勒,通常用来形容美好的事物。
- 冬裘:冬天的外衣,象征寒冷与贫困。
- 遨游:自由自在地游玩。
- 桑柘:桑树与柘树,都是重要的农作物,指代农民的生活。
典故解析:
该诗虽不直接引用典故,但可以看作反映了宋代农民的生活状态,以及对春天的期盼与感慨。同时,提到的桑树与柘树的种植,体现了古代农耕文化的重要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涧田,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是苏东坡的弟弟,以诗词、散文和政论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生活为题材,关注民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二月,正值春雪降临的时节,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以及农民生活的关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贫富差距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雪的景象,呈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开头的“春雪漫天密又稀”便展现了春天雪花的独特韵味,既有密集的雪花,也有稀疏的飘洒,显示了春雪的多变和轻盈。接下来的“故欺贫窭冬裘尽”,则转向对人间疾苦的思考,诗人用春雪与贫苦生活的对比,表达了对底层人民的同情。
“巧助遨游酒盏飞”一联,描绘了在春雪的氛围中,饮酒作乐的自在情景。诗人在此处通过酒盏的意象,传达了一种对生活的豁达态度,尽管生活艰难,但仍要寻找乐趣。“林下细花添百草,阶前轻素剪新机”则进一步强调了春天的生机,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希望。
整首诗在描写自然景物的同时,也深刻反映了人们的生活状态与情感,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之美。诗的最后两句,通过老农人的种植活动,表达了对未来生活的期盼与期待,显示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深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雪漫天密又稀:描绘春天的雪花,既有稠密又有稀疏,展现春雪的柔美。
- 勾芒失据走灵威:景象虽美,却失去了生动的气势,暗含对生活的反思。
- 故欺贫窭冬裘尽:春雪使得贫苦的人失去冬衣,揭示社会的不公。
- 巧助遨游酒盏飞:春雪也为人们的饮酒生活增添了乐趣,体现生活中的小确幸。
- 林下细花添百草:春天万物复苏,万物生长,象征希望与生机。
- 阶前轻素剪新机:台阶前的花草,象征新生与新的开始。
- 老农先解忧桑柘:老农人开始为未来打算,种植桑树与柘树。
- 九月家人当授衣:展望未来,表达对即将来临的丰收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雪与生活的对比,展现出生活的多样性。
- 拟人:通过自然景象传达情感,赋予雪花以情感色彩。
- 对仗:“密又稀”与“故欺贫窭”形成对照,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雪的描绘与农民的生活反思,传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社会现状的关注,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底层人民的同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雪:象征希望与新生,代表着春天的到来。
- 酒盏:代表生活中的乐趣与放松。
- 桑柘:象征着农耕文化,代表勤劳与收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冬裘”指的是什么? A. 冬天的外衣
B. 夏天的衣服
C. 春天的裙子
D. 秋天的外套 -
“老农先解忧桑柘”中的“忧”指的是什么? A. 对未来的担忧
B. 对春天的期待
C. 对生活的无奈
D. 对家人的想念 -
“春雪漫天密又稀”中,“密又稀”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A. 雪花的数量
B. 春天的花朵
C. 人们的情感
D. 农作物的生长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与苏辙的《次韵子瞻二月十日雪》均体现了对自然的赞美与对生活的感悟,但前者更偏重于个人情感,后者则更关注生活的现实与农民的艰辛。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