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啄木岭暑暍憩道傍移时始行三首 其二
作者:岳珂
凭轼汗如雨,低檐气若炊。
垂头疑大病,驻足便多时。
舆隶争阴樾,家人荐药糜。
吾生党行道,暑暍亦奚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炎热的夏日里,乘车行驶在啄木岭时的情景。诗中描述了由于酷暑而出汗如雨,屋檐下的热气像炊烟一样弥漫。作者感到身体不适,似乎得了重病,因此停下车来休息。车夫们争相寻求树荫,而家人则为他推荐药物。最后,作者感叹自己的人生道路,面对这样的酷热又有什么意义呢?
注释:
- 凭轼:指依靠车轼,坐在车上。
- 汗如雨:形容流汗非常多。
- 低檐:指屋檐低,暗示周围的环境。
- 气若炊:形容热气蒸腾,像在煮饭一样。
- 垂头疑大病:低下头来,怀疑自己得了大病。
- 驻足:停下脚步。
- 舆隶:指车夫。
- 阴樾:阴凉的树荫。
- 荐药糜:家人推荐药物,糜是指药品。
- 吾生党行道:我这一生走在道路上。
- 暑暍:炎热,酷暑。
- 奚为:有什么用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岳珂(约1090年-约1146年),字子渊,号郢江,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写诗和文,尤其在古诗方面颇有造诣。岳珂的作品常常以自然景色和生活琐事为题材,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生活的观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盛夏时期,作者在旅途中经过啄木岭时,感受到酷暑的困扰。诗中流露出对天气的无奈及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反映了当时人们在自然环境与个人身体之间的矛盾。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酷热的天气对人身心的影响,表达了作者在高温环境下的无奈与思考。开篇的“凭轼汗如雨”形象地描绘出在酷暑中乘车的窘迫状态,接着“低檐气若炊”进一步强化了周围环境的炎热感。诗中“垂头疑大病”一语,透出作者对自身健康的担忧,表现了人在极端气候下的脆弱与无助。
中间两句“舆隶争阴樾,家人荐药糜”,既表现出周围人对作者关心的态度,也暗示了当时社会对健康的重视。最后一句“吾生党行道,暑暍亦奚为”,则是整首诗的升华,表明作者对生命与生活意义的思考,在面对自然的无情时,内心产生的深刻质疑。
整首诗用词简练而富有情感,展现了宋代诗歌的典雅风格,同时也突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反思,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凭轼汗如雨:坐在车上,汗水如同雨水般不断流下,形象地表现出酷热带来的身体反应。
- 低檐气若炊:屋檐下的热气弥漫,描绘出环境的炎热,暗示着压迫感。
- 垂头疑大病:低下头来,感到身体不适,似乎得了大病,表现出内心的焦虑。
- 驻足便多时:停下脚步,长时间不愿继续前行,反映出对环境的不适应。
- 舆隶争阴樾:车夫们争着寻找阴凉处,展现了人们对凉爽环境的渴望。
- 家人荐药糜:家人给他推荐药物,表现出对健康的关心。
- 吾生党行道:我这一生走在道路上,表明了生活的旅途。
- 暑暍亦奚为:面对酷暑又有什么意义,深刻的哲理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汗水如雨,形象地表达了流汗的多。
- 对比:在严酷的自然环境和个人的脆弱之间形成鲜明对比。
- 排比:描述车夫和家人行动的并列,增强了叙述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该诗通过描绘酷暑对人的影响,反映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诗人以个人的体验为基点,探讨了人在极端环境下的脆弱与无奈,以及对生存状态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汗水:象征着身体的疲惫与不适。
- 阴樾:象征着人们对舒适环境的渴望。
- 药糜:象征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和对不适的应对。
- 道路:象征着人生的旅途与生命的意义。
这些意象在诗中交织,反映了人在生活中的挣扎与思考,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凭轼汗如雨”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快乐 B. 无奈 C. 平静 -
作者在诗中对酷暑的态度是?
A. 享受 B. 不满 C. 无所谓 -
“吾生党行道,暑暍亦奚为”中“奚为”的意思是?
A. 有什么用意 B. 没有用 C. 很重要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夏日绝句》:李清照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夏日绝句》:同样描绘了夏季的炎热,但更加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
- 杜甫《登高》:通过自然景色反映人生的感慨,表达情感的沉重。
这两首诗与岳珂的作品在主题上均关注自然与人的关系,但在情感表达和风格上有所不同,李清照的作品更加细腻,而杜甫的作品则更具沉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