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口过舟时方四鼓》

时间: 2025-01-06 12:36:49

櫂鷁收金柅,钗虫缀玉缸。

地邻今七泽,名袭古三江。

岷漾虽分派,荆扬却异邦。

晨光犹未发,早认白鸥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櫂鷁收金柅,钗虫缀玉缸。
地邻今七泽,名袭古三江。
岷漾虽分派,荆扬却异邦。
晨光犹未发,早认白鸥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三江口经过时的景象。船桨轻轻划动,像收回金色的渔网,水面上的白鸥在晨光中飞舞。如今的七泽与古老的三江相邻,虽然岷江与扬子江各自流向不同的地方,但它们的水域依然相互交融。晨光尚未完全洒下,作者便认出了那一对白鸥。

注释:

  • :指船桨。
  • :一种水鸟,指白鸥。
  • 金柅:金色的渔网。
  • 钗虫:钗虫是一种水生昆虫,这里形容水面上飘浮的景象。
  • 七泽:指现在的若干个水泽,地名的变化。
  • 三江:古代指长江、黄河、淮河三条大江。
  • 岷漾:岷江的涟漪。
  • 荆扬:指荆州与扬州,两个地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岳珂,字宗道,号简斋,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曾任多种官职。其诗风清新脱俗,善于描绘自然景象,注重意境的营造。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岳珂舟行三江口时,正值清晨,水面宁静,景色宜人,作者在此时刻感受到自然的美与人文的历史交融,因此寄情于诗。

诗歌鉴赏:

《三江口过舟时方四鼓》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诗作,生动地呈现了作者在三江口的清晨景象。诗中运用了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使得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晨光洒在水面上的宁静与美好。在首句中,櫂鷁收金柅的意象,展现了渔民生活中的一幅画面,金色的渔网与水鸟的交织,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第二联提及七泽和三江的关系,反映了历史的延续与变化。地名的变迁与古代的联系,使得诗人在感慨时代变迁的同时,也增添了对故土的留恋。岷江与扬子江的分流,象征着地域文化的差异与交流,表现出一种包容与开放的态度。

最后两句则生动地描绘了晨光未发时的宁静,白鸥双飞的画面更是为整首诗增添了生动的活力。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也融合了个人的情感,使得作品既有生活气息,又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櫂鷁收金柅:描绘了船桨轻轻划动水面,仿佛是在收回金色的渔网,表现出一种悠闲的生活情景。
  • 钗虫缀玉缸:水面上漂浮的钗虫如同缀在玉缸上的珠宝,形象生动,增添了画面的美感。
  • 地邻今七泽:提到现今的七泽,反映出对地理变迁的关注。
  • 名袭古三江:连接古今,表达了历史的延续。
  • 岷漾虽分派:岷江的水波虽有分流,但仍然流动不息。
  • 荆扬却异邦:荆州与扬州的不同,暗示着地域文化差异。
  • 晨光犹未发:清晨的宁静,营造出一种期待的氛围。
  • 早认白鸥双:作者在晨光未发时便认出了双飞的白鸥,展现了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船桨划动比作收回渔网,形象生动。
  • 对仗:如“岷漾虽分派,荆扬却异邦”,形成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三江口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故土的深厚情感以及对自然美的赞美,体现了人文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櫂鷁:象征着渔民生活,与自然的亲密接触。
  • 白鸥:象征着自由与宁静,代表着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 晨光:象征着希望与新生,寓意着未来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櫂鷁收金柅”中的“柅”指什么? A. 渔网
    B. 钓竿
    C. 船
    D. 鱼

  2. 诗中提到的“七泽”指的是: A. 七条江
    B. 七个湖泊
    C. 七个水泽
    D. 七个村庄

  3. “晨光犹未发”这句表达了什么意境? A. 黑暗
    B. 宁静与期待
    C. 日出而作
    D. 夜晚的结束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 岳珂《三江口过舟时方四鼓》王维《鹿柴》: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岳珂更侧重于水的动态与渔民生活,而王维则注重山水的静谧与内心的宁静。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自然美。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岳珂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