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和昭侯立秋见寄》
时间: 2025-01-04 11:37:4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和昭侯立秋见寄 杨亿 〔宋代〕 云峰半敛火西流,桃簟微凉忽报秋。 饮露吸风齐女怨,登山临水楚人愁。 珠喉倚瑟华堂暮,桂烬薰衣别院幽。 美疢已平休沐近,会应投辖一相留。
白话文翻译:
云峰渐渐收敛了火热的阳光,西边的天空开始流动着凉意,桃木席子也微微感到秋天的凉爽。 齐女在饮露吸风中怨叹,楚人在登山临水中感到忧愁。 华丽的堂屋中,珠喉般的歌声伴随着瑟声在黄昏时分响起,桂木的灰烬在别院中薰香衣物,显得格外幽静。 美好的疾病已经痊愈,休息的日子也近了,应该会有人投下辖子,留我相聚。
注释:
字词注释:
- 云峰:指高耸入云的山峰。
- 敛:收敛,减少。
- 火西流:指太阳西下,天气转凉。
- 桃簟:用桃木制成的席子。
- 饮露吸风:形容生活清贫。
- 齐女怨:指齐国的女子在清贫中怨叹。
- 楚人愁:指楚国的文人在自然景色中感到忧愁。
- 珠喉:形容歌声清脆悦耳。
- 倚瑟:伴随着瑟的音乐。
- 华堂:华丽的厅堂。
- 桂烬:桂木燃烧后的灰烬,常用作薰香。
- 薰衣:用香料薰香衣物。
- 美疢:美好的疾病,可能是指某种轻微的疾病。
- 休沐:休息沐浴,指休息的日子。
- 投辖:投下辖子,古代宴会中的一种游戏。
典故解析:
- 齐女怨:可能指齐国的女子在清贫中怨叹,反映了古代女性的生活状态和情感。
- 楚人愁:楚国文人常在自然景色中感到忧愁,反映了楚文化的忧郁气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亿(约1000-1050),字子安,号昭侯,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这首诗是他在立秋时节收到友人的来信后所作的回应。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立秋时节,杨亿收到友人的来信后所作的回应。诗中描绘了立秋时节的自然景色和个人的情感体验,表达了对季节变化的敏感和对友情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立秋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季节的变化和个人的情感体验。首联“云峰半敛火西流,桃簟微凉忽报秋”,通过“云峰”和“桃簟”两个意象,生动地表现了立秋时节的凉爽和自然的变迁。颔联“饮露吸风齐女怨,登山临水楚人愁”,运用典故,将齐女和楚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色相结合,表达了深沉的忧愁。颈联“珠喉倚瑟华堂暮,桂烬薰衣别院幽”,通过音乐和香气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幽雅的氛围。尾联“美疢已平休沐近,会应投辖一相留”,表达了疾病痊愈后的轻松和对友情的期待。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展现了杨亿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云峰半敛火西流:描绘了立秋时节云峰渐渐收敛了火热的阳光,西边的天空开始流动着凉意。
- 桃簟微凉忽报秋:通过桃木席子感受到秋天的凉爽,暗示季节的转换。
- 饮露吸风齐女怨:运用典故,描绘齐女在清贫中怨叹的情景。
- 登山临水楚人愁:描绘楚人在自然景色中感到忧愁的情感。
- 珠喉倚瑟华堂暮:通过音乐的描绘,营造了华丽的厅堂在黄昏时分的氛围。
- 桂烬薰衣别院幽:通过香气的描绘,表现了别院的幽静和宁静。
- 美疢已平休沐近:表达了疾病痊愈后的轻松和对休息的期待。
- 会应投辖一相留: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相聚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拟人:如“云峰半敛火西流”,将云峰拟人化,表现了季节的变化。
- 对仗:如“饮露吸风齐女怨,登山临水楚人愁”,通过对仗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
- 比喻:如“珠喉倚瑟华堂暮”,用“珠喉”比喻歌声的清脆悦耳。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立秋时节的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的体验。通过描绘季节的变化和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峰:高耸入云的山峰,象征着高远和壮丽。
- 桃簟:用桃木制成的席子,象征着凉爽和舒适。
- 饮露吸风:形容生活清贫,象征着简朴和自然。
- 珠喉:形容歌声清脆悦耳,象征着音乐的美妙。
- 桂烬:桂木燃烧后的灰烬,象征着香气和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云峰半敛火西流”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答案:C
-
“饮露吸风齐女怨”中的“齐女怨”指的是什么? A. 齐国的女子在清贫中怨叹 B. 齐国的女子在富贵中怨叹 C. 齐国的女子在战争中怨叹 D. 齐国的女子在爱情中怨叹 答案:A
-
“珠喉倚瑟华堂暮”中的“珠喉”比喻的是什么? A. 歌声 B. 琴声 C. 风声 D. 水声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秋兴八首》: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诗人的情感体验。
- 王维《山居秋暝》:通过描绘山居的秋天景色,表达了宁静和超脱的情感。
诗词对比:
- 杨亿的《次韵和昭侯立秋见寄》与杜甫的《秋兴八首》都描绘了秋天的景色,但杨亿的诗更加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而杜甫的诗则更加注重社会和历史的背景。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杨亿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介绍了宋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杨亿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