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邓禹功曹器,马周令长才。 叨临万室郡,骤致五风灾。 大木行将拔,繁云黯不开。 自知蒙闇极,民吏窃相咍。
白话文翻译:
邓禹是功曹之才,马周是县令之长才。 我冒昧地来到这个万户之郡,却突然引发了五种风灾。 巨大的树木即将被拔起,浓厚的云层暗淡不散。 我自己知道处境极为困难,百姓和官吏都在暗中嘲笑。
注释:
- 邓禹:东汉初年名将,后任大司农,此处用以比喻有才能的官员。
- 马周:唐朝政治家,曾任中书令,此处用以比喻有才能的官员。
- 叨临:谦词,表示自己不配担任某职。
- 万室郡:指人口众多的郡县。
- 五风灾:泛指各种自然灾害。
- 蒙闇:指处境困难,不明朗。
- 咍:嘲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亿(974-1020),字大年,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官至翰林学士。其诗文风格典雅,多涉及政治和个人感慨。此诗反映了作者在担任地方官时遭遇自然灾害,感到自责和无奈的心情。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杨亿担任某地郡守期间,因遭遇连续的恶劣天气,感到自责和无奈,遂作此诗以抒发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历史上的名臣邓禹和马周,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才能的不自信和对当前困境的无奈。诗中“叨临万室郡,骤致五风灾”直接反映了作者对自己治理能力的怀疑,以及对自然灾害的无力感。后两句“大木行将拔,繁云黯不开”则通过象征手法,描绘了困境的深重和前景的黯淡。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表达了作者在逆境中的自省和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历史人物邓禹和马周,暗示了作者对自己才能的不自信。
- 第二句直接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困境的无奈和自责。
- 第三句通过“大木行将拔”象征困境的深重。
- 第四句“繁云黯不开”则描绘了前景的黯淡。
-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的自知之明和对外界的嘲笑的无奈接受。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邓禹和马周的对比,突出了作者的自卑感。
- 象征:使用“大木行将拔”和“繁云黯不开”象征困境和前景的黯淡。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在逆境中的自省和无奈,以及对自己才能的不自信。
意象分析:
- 大木:象征稳固和力量,此处象征困境的深重。
- 繁云:象征前景的不明朗和困境的持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邓禹”和“马周”分别是什么人物? A. 历史名将和政治家 B. 文学家和诗人 C. 科学家和发明家 D. 商人和平民 答案:A
-
诗中的“五风灾”指的是什么? A. 五种自然灾害 B. 五种政治问题 C. 五种社会现象 D. 五种军事行动 答案:A
-
诗中的“蒙闇”是什么意思? A. 光明 B. 黑暗 C. 困难 D. 顺利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政治生涯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杨亿的《至郡累旬恶风》与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两者都表达了作者在政治生涯中的感慨和无奈,但杨亿的诗更侧重于对自然灾害的无力感,而王安石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杨亿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和主题。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包括杨亿的文学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