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初秋对雨 张耒 〔宋代〕
闭户理残编,疏慵得自便。 朝凉清病思,秋雨对高眠。 屋冷深藏燕,槐疏混抱蝉。 所欣堂下菊,芳意已鲜鲜。
白话文翻译:
我关起门来整理残破的书籍,懒散自得其乐。 早晨的凉意清新了我的病思,秋雨中我高枕而眠。 屋子冷清,燕子深藏其中,槐树稀疏,蝉儿混杂其中。 我欣喜的是堂下的菊花,芳香之意已经鲜活。
注释:
- 闭户:关起门来。
- 理残编:整理残破的书籍。
- 疏慵:懒散。
- 自便:自得其乐。
- 朝凉:早晨的凉意。
- 清病思:清新了病中的思绪。
- 高眠:高枕而眠。
- 屋冷:屋子冷清。
- 深藏燕:燕子深藏其中。
- 槐疏:槐树稀疏。
- 混抱蝉:蝉儿混杂其中。
- 所欣:所欣喜的。
- 堂下菊:堂下的菊花。
- 芳意:芳香之意。
- 鲜鲜:鲜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情感。此诗创作于初秋时节,反映了作者在秋雨中的闲适心情和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初秋时节的景象,通过闭户理书、秋雨高眠等细节,表达了作者在秋雨中的闲适和对自然美的欣赏。诗中的菊花象征着秋天的到来和生命的鲜活,反映了作者对季节变化的敏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初秋的雨天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的闲适生活和对自然景物的深刻感受。首句“闭户理残编,疏慵得自便”展现了作者的懒散自得,整理书籍的动作透露出一种宁静和满足。次句“朝凉清病思,秋雨对高眠”则进一步以早晨的凉意和秋雨为媒介,表达了作者在病中的清新思绪和高枕无忧的睡眠状态。后两句“屋冷深藏燕,槐疏混抱蝉”通过对屋内燕子和槐树上蝉的描绘,传达了秋天的寂静和生命的隐匿。最后一句“所欣堂下菊,芳意已鲜鲜”以菊花的鲜活芳香,象征了秋天的生机和作者对生活的热爱。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宁静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闭户理残编,疏慵得自便”:闭门整理残破的书籍,懒散自得其乐。这里通过“闭户”和“理残编”两个动作,展现了作者的闲适生活和对书籍的珍视。
- “朝凉清病思,秋雨对高眠”:早晨的凉意清新了我的病思,秋雨中我高枕而眠。这里通过“朝凉”和“秋雨”两个自然元素,表达了作者在病中的清新思绪和高枕无忧的睡眠状态。
- “屋冷深藏燕,槐疏混抱蝉”:屋子冷清,燕子深藏其中,槐树稀疏,蝉儿混杂其中。这里通过对屋内燕子和槐树上蝉的描绘,传达了秋天的寂静和生命的隐匿。
- “所欣堂下菊,芳意已鲜鲜”:我欣喜的是堂下的菊花,芳香之意已经鲜活。这里以菊花的鲜活芳香,象征了秋天的生机和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修辞手法:
- 拟人:如“屋冷深藏燕”中的“深藏”,赋予燕子以人的行为特征,增强了诗句的形象性。
- 对仗:如“朝凉清病思,秋雨对高眠”中的“朝凉”与“秋雨”,“清病思”与“对高眠”形成对仗,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作者在初秋雨天中的闲适心情和对自然美的欣赏。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宁静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 “闭户”:象征着作者的隐逸和宁静。
- “残编”:代表着作者对知识的追求和对书籍的珍视。
- “朝凉”:表达了秋天的清新和作者病中的清新思绪。
- “秋雨”:象征着秋天的到来和生命的沉淀。
- “燕子”:代表着秋天的寂静和生命的隐匿。
- “蝉”:象征着秋天的声音和生命的短暂。
- “菊花”:代表着秋天的生机和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闭户理残编”中的“残编”指的是什么? A. 残破的书籍 B. 残缺的编年史 C. 残余的编纂工作 D. 残存的编钟 答案:A
-
诗中“朝凉清病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A. 病中的忧愁 B. 病中的清新思绪 C. 病中的烦躁 D. 病中的无奈 答案:B
-
诗中“所欣堂下菊”中的“菊”象征着什么? A. 秋天的寂静 B. 秋天的生机 C. 秋天的凋零 D. 秋天的丰收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隐逸生活的向往。
- 杜甫的《秋兴八首》:通过对秋天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对生活的感慨。
诗词对比:
- 张耒的《初秋对雨》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但张耒的诗更注重表达个人的闲适心情,而王维的诗则更注重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隐逸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诗歌,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作家的创作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