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有感》
时间: 2025-01-21 08:10:5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洛川三月鹎鵊鸣,游絮萦空尘不惊。茸茸草色铺风软,点点杨花着水轻。何处浮云度天末,不妨微雨破春晴。江南有客增归思,怅望汀洲苹芷生。
白话文翻译:
洛川的三月,鹎鵊鸟鸣叫,飘絮在空中缭绕,尘土不惊。柔软的风中铺满了茸茸的草色,轻盈的杨花轻轻地点在水面上。不知何处,浮云飘过天边,不妨让微雨打破春日的晴朗。江南的游子增添了归乡的思绪,怅然望着汀洲上生长的苹芷。
注释:
- 鹎鵊:一种鸟,鸣声清脆。
- 游絮:飘飞的柳絮。
- 茸茸:形容草地柔软茂密的样子。
- 杨花:杨树的花,轻盈飘落。
- 天末:天边。
- 微雨破春晴:微雨打破了春日的晴朗。
- 归思:归乡的思绪。
- 怅望:怅然地望着。
- 汀洲:水边的小洲。
- 苹芷:水边的植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约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这首诗描绘了春日的景色,并融入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张耒在洛川任职期间,通过对春日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他对江南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日洛川的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鹎鵊鸣叫、游絮飘飞、草色柔软、杨花轻盈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春日氛围。诗中“何处浮云度天末,不妨微雨破春晴”一句,以浮云和微雨为媒介,表达了作者对变化无常的自然现象的感慨,同时也隐喻了人生的不确定性。最后两句“江南有客增归思,怅望汀洲苹芷生”,直接抒发了作者对江南故乡的深切思念,通过“怅望”一词,传达了作者内心的怅惘和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张耒诗歌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洛川三月鹎鵊鸣:洛川的三月,鹎鵊鸟鸣叫,描绘了春日的生机。
- 游絮萦空尘不惊:飘絮在空中缭绕,尘土不惊,形容春日的宁静。
- 茸茸草色铺风软:柔软的风中铺满了茸茸的草色,描绘了草地的柔软和茂密。
- 点点杨花着水轻:轻盈的杨花轻轻地点在水面上,形容杨花的轻盈和飘落。
- 何处浮云度天末:不知何处,浮云飘过天边,表达了自然现象的变幻无常。
- 不妨微雨破春晴:不妨让微雨打破春日的晴朗,暗示了自然现象的不可预测。
- 江南有客增归思:江南的游子增添了归乡的思绪,直接抒发了思乡之情。
- 怅望汀洲苹芷生:怅然望着汀洲上生长的苹芷,传达了内心的怅惘和无奈。
修辞手法:
- 拟人:如“游絮萦空尘不惊”中的“尘不惊”,赋予尘土以人的情感。
- 比喻:如“点点杨花着水轻”中的“点点”,比喻杨花的轻盈和飘落。
- 对仗:如“何处浮云度天末,不妨微雨破春晴”中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春日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江南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自然现象变幻无常的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张耒诗歌的独特魅力。
意象分析:
- 鹎鵊:春日的生机。
- 游絮:春日的宁静。
- 茸茸草色:草地的柔软和茂密。
- 杨花:杨花的轻盈和飘落。
- 浮云:自然现象的变幻无常。
- 微雨:自然现象的不可预测。
- 汀洲苹芷:水边的植物,象征故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鹎鵊”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鸟 B. 一种花 C. 一种树
- “游絮萦空尘不惊”中的“游絮”指的是什么? A. 飘飞的柳絮 B. 飘飞的雪花 C. 飘飞的树叶
- 诗中“江南有客增归思”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思念 C. 愤怒
- “怅望汀洲苹芷生”中的“怅望”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思念 C. 怅惘
答案:1. A 2. A 3. B 4.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同样表达了思乡之情。
- 王安石《泊船瓜洲》:描绘了江南的景色,表达了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 张耒《春晚有感》与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两者都表达了思乡之情,但张耒的诗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而苏轼的诗则更注重梦境的描写。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诗歌,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包括张耒的诗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