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秋感兴》

时间: 2025-01-04 13:20:35

苒苒前期远,穷途一可伤。

有时闻落叶,不语立残阳。

塞草秋先白,溪沙晚更光。

那堪望天末,燕雁又成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苒苒前期远,穷途一可伤。有时闻落叶,不语立残阳。塞草秋先白,溪沙晚更光。那堪望天末,燕雁又成行。

白话文翻译:

时光匆匆,前路遥远,人生困顿令人感伤。偶尔听到落叶声,默默站立在夕阳下。边塞的草地在秋天早早变白,溪边的沙滩在傍晚更加闪亮。怎能忍受望向天边,看到燕子和雁群又排成一行飞过。

注释:

  • 苒苒:形容时光渐渐流逝的样子。
  • 前期:指过去的时光或计划。
  • 穷途:比喻人生困顿,没有出路。
  • 残阳:夕阳,比喻晚年或末日。
  • 塞草:边塞地区的草。
  • 溪沙:溪边的沙地。
  • 天末:天边。
  • 燕雁:燕子和雁,常用来比喻离别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寇准(961年—1023年),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寇准在政治上以直言敢谏著称,曾多次被贬。他的诗歌多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善于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内心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寇准在晚年被贬期间所作,表达了他对时光流逝、人生困顿的感慨,以及对边塞生活的深刻体验。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描绘了诗人在边塞的孤独生活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苒苒前期远,穷途一可伤”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有时闻落叶,不语立残阳”则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象,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孤独和寂寞。后两句“塞草秋先白,溪沙晚更光”以边塞特有的景物,展现了诗人对边塞生活的深刻体验。最后“那堪望天末,燕雁又成行”则以燕雁的成行,象征着离别和漂泊,加深了诗人的情感表达。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苒苒前期远,穷途一可伤:诗人感慨时光流逝,前路遥远,人生困顿令人感伤。
  2. 有时闻落叶,不语立残阳:诗人偶尔听到落叶声,默默站立在夕阳下,表达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3. 塞草秋先白,溪沙晚更光:边塞的草地在秋天早早变白,溪边的沙滩在傍晚更加闪亮,展现了边塞特有的景物。
  4. 那堪望天末,燕雁又成行:诗人望向天边,看到燕子和雁群又排成一行飞过,象征着离别和漂泊。

修辞手法:

  • 拟人:“不语立残阳”中的“不语”赋予了诗人以人的情感,表达了诗人的沉默和孤独。
  • 比喻:“燕雁又成行”中的“燕雁”比喻离别的情感,加深了诗人的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困顿的感慨,以及对边塞生活的深刻体验。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意象分析:

  • 落叶: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凋零。
  • 残阳:象征着晚年或末日,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寂寞。
  • 塞草:边塞地区的草,展现了边塞特有的景物。
  • 溪沙:溪边的沙地,展现了边塞特有的景物。
  • 燕雁:象征着离别的情感,加深了诗人的情感表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苒苒前期远”中的“苒苒”是什么意思? A. 时光流逝 B. 草木茂盛 C. 声音悠长
  2. 诗中“不语立残阳”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孤独 C. 愤怒
  3. 诗中“燕雁又成行”中的“燕雁”象征着什么? A. 离别 B. 团聚 C. 自由

答案: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
  • 杜甫《登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深刻体验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登鹳雀楼》与寇准《暮秋感兴》: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王之涣的诗更加明快,而寇准的诗更加深沉。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寇准的诗歌,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宋代诗歌的详细鉴赏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