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酬令公雪中见赠,讶不与梦得同相访
白居易 〔唐代〕
雪似鹅毛飞散乱,人披鹤氅立裴回。
邹生枚叟非无兴,唯待梁王召即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雪中见到令公,感到惊讶的是梦得没有和他一同前来。诗中描绘了雪花如同鹅毛般纷飞的情景,作者披着鹤氅独自徘徊。邹生和枚叟虽然并非没有兴致,但却在等待梁王的召唤才能前来。
注释:
字词注释:
- 酬:回应、回赠。
- 令公:对友人的尊称。
- 鹤氅:一种长袍,象征高雅。
- 裴回:徘徊、踱步。
- 邹生、枚叟:指古代的两位隐士,象征高洁之人。
- 梁王:指的是梁朝的王,象征权力和召唤。
典故解析:
- 雪似鹅毛:形象地比喻雪花飘落的情景,寓意清新、纯洁。
- 邹生、枚叟:古代隐士的代表,指代那些高洁而不愿参与世俗的人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通俗易懂的风格和深刻的社会关怀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民生疾苦,倡导诗歌的社会功能。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白居易的晚年,正值他在政治上遭遇挫折之际,心情愈发孤独。在雪中与友人相遇,却未能共赏雪景,反映了他对友情的珍视与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雪中美景与友人相聚的情景,流露出白居易对生活的感慨与对友谊的珍视。开篇以“雪似鹅毛飞散乱”,将读者带入一个如梦似幻的雪景之中,雪的轻盈与飞扬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渴望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接下来,诗人披着鹤氅,站立在雪中,显得孤独而又高雅。诗中提到的“邹生枚叟”,是对古代隐士的提及,传递出一种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出白居易对当下世事的不满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最后一句“唯待梁王召即来”,表达了诗人对世俗权力的无奈和对友人聚会的期待。整首诗在细腻的描绘中蕴含了深厚的情感,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友谊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雪似鹅毛飞散乱:描绘雪花飘落的美丽场景,轻盈而无序。
- 人披鹤氅立裴回:表现诗人独自一人在雪中徘徊的情景,传达出孤独感。
- 邹生枚叟非无兴:暗示邹生和枚叟虽有意愿,但受到外部条件限制。
- 唯待梁王召即来:表达对友人聚会的期待,也反映出对权力的依赖。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雪似鹅毛”形象地描绘雪景。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保持对称,增强了音韵美感。
- 拟人:将雪花比作鹅毛,赋予其生命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雪中情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的感慨与对友谊的渴望,反映了深厚的情感基调与社会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雪:象征纯洁与孤独,传达出诗人的心境。
- 鹤氅:象征高洁与优雅,反映诗人的身世。
- 邹生、枚叟:代表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白居易在诗中提到的“令公”指的是谁? A. 朋友
B. 诗人自己
C. 统治者 -
诗中提到的“邹生、枚叟”象征什么? A. 高洁之人
B. 普通百姓
C. 诗人 -
“雪似鹅毛飞散乱”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比喻
C. 对仗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 《江雪》 柳宗元
诗词对比:
- 白居易《酬令公雪中见赠》:关注友情与孤独,情感细腻。
- 杜甫《春望》:关注国家与个人命运,情感沉重。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两位诗人在表达情感时的不同侧重点,白居易更注重个体情感的细腻描绘,而杜甫则更关注宏观的社会背景与历史变迁。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诗文集》
- 《唐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