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蝶儿·绕舍清阴》

时间: 2025-01-04 12:12:50

绕舍清阴,还是暮春天气。

遍苍苔、乱红堆砌。

问留春不住,春怎知人意。

最关情,云杪杜鹃声碎。

休怨春归,四时有花堪醉。

渐红莲、艳妆依水。

次芙蓉岩桂,与菊英梅蕊。

称开尊,日日殢香偎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绕舍清阴,还是暮春天气。
遍苍苔乱红堆砌。
问留春不住,春怎知人意。
最关情,云杪杜鹃声碎。
休怨春归,四时有花堪醉。
渐红莲艳妆依水。
次芙蓉岩桂,与菊英梅蕊。
称开尊,日日殢香偎翠。

白话文翻译

围绕着房舍的清阴,仍旧是暮春的天气。
满地的苍苔与零乱的红花交叠。
我问留住春天的方法,春天又怎么知道人心的意愿呢?
最让人动情的,是那云间杜鹃的声声碎鸣。
不必怨恨春天的归去,四季都有花朵可以让人沉醉。
渐渐地,红莲的妆容依偎在水面上。
接着是芙蓉、岩桂,以及菊花、梅花的花蕊。
我称赞这美酒,日日在花香中陶醉。

注释

  • 绕舍清阴:环绕房舍的阴影,指春天的景色。
  • 苍苔:青苔,生长在地面上,象征春意盎然。
  • 问留春不住:询问如何能留住春天,表达对春天短暂的惋惜。
  • 云杪杜鹃声碎:指杜鹃的叫声在云间断断续续,如同碎片。
  • 四时有花堪醉:四季都有花可以陶醉,不必留恋春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冠,宋代词人,以其词作清丽脱俗著称,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绪。生平资料较少,但他的作品在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感悟方面具有独特的见解。

创作背景

《粉蝶儿·绕舍清阴》写于春末,反映了作者对春天的眷恋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正值春末,万物复苏,但春天的离去让人感到惆怅。

诗歌鉴赏

《粉蝶儿·绕舍清阴》是一首充满春日气息的词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生动的春日景象。开篇的“绕舍清阴”,不仅描绘了春日的环境,也暗含了人们对春天的依恋与珍视。接下来的“遍苍苔乱红堆砌”,用色彩丰富的意象展示了春天的繁华与喧闹。诗中的“问留春不住,春怎知人意”,更是直抒胸臆,表现了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接着,词人提到“云杪杜鹃声碎”,以杜鹃的声音来引发对春天的怀念,声音的“碎”字形象地传达了春日的易逝与瞬息万变。虽有“休怨春归”的劝解,依然流露出对春天的深情。最后部分,通过“渐红莲艳妆依水”及“称开尊,日日殢香偎翠”,则表现了对花卉的赞美与对生活的热爱,体现出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整首词作情感细腻,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短暂的深刻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绕舍清阴:春日的阴影环绕着房舍,营造出安宁的气氛。
  • 还是暮春天气:说明时节,暗示春天即将结束。
  • 遍苍苔乱红堆砌:地面上青苔与红花交织,表现春天的繁荣。
  • 问留春不住,春怎知人意:表达对春天的留恋,春天并不知人类的情感。
  • 最关情,云杪杜鹃声碎:杜鹃的声音最让人动情,暗示春天的离去。
  • 休怨春归,四时有花堪醉:不必怨恨春天的离去,四季都有美丽的花。
  • 渐红莲艳妆依水:红莲的美丽映照在水面上,景色动人。
  • 次芙蓉岩桂,与菊英梅蕊:列举多种花卉,展现春天的多姿多彩。
  • 称开尊,日日殢香偎翠:赞美美酒,沉醉于花香之中,表达生活的愉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比作美好事物,突出其珍贵。
  • 拟人:春天被赋予人情,表达其与人的关系。
  • 对仗:诗句对称工整,增强了作品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春天的怀念与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同时也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阴:象征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 苍苔:代表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杜鹃:常用来象征春天,带有哀愁的情感。
  • 红莲、芙蓉、菊花、梅花:各具象征意义,展现多样的春天美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绕舍清阴”指的是什么?

    • A. 房屋的阴影
    • B. 春天的阳光
    • C. 夏天的温暖
    • D. 秋天的落叶
  2. 诗中提到的“杜鹃”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惆怅
    • C. 愤怒
    • D. 无奈
  3. 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 A. 对春天的留恋
    • B. 对秋天的期待
    • C. 对冬天的怀念
    • D. 对夏天的享受

答案

  1. A. 房屋的阴影
  2. B. 惆怅
  3. A. 对春天的留恋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秦观《踏莎行》

诗词对比

  • 曹冠《粉蝶儿·绕舍清阴》:着重描写春天的景象与感情。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现对春天的怀念,但更多的是对过往的追忆和情感的细腻刻画。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词的艺术与美学》